可穿戴式失眠症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
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9-17页 |
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研究的背景 | 第9页 |
1.1.2 研究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| 第10-14页 |
1.2.1 诊断失眠的标准 | 第10-11页 |
1.2.2 评估失眠的方式 | 第11-12页 |
1.2.3 治疗失眠的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2.4 可穿戴式移动医疗 | 第13-14页 |
1.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3.1 研究的目的 | 第14页 |
1.3.2 研究的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4 论文结构安排 | 第15-17页 |
2 系统需求分析及架构设计 | 第17-27页 |
2.1 系统需求分析 | 第17-18页 |
2.1.1 功能性需求分析 | 第17-18页 |
2.1.2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| 第18页 |
2.2 系统的架构设计 | 第18-19页 |
2.3 系统软件开发平台及开发工具 | 第19-20页 |
2.3.1 系统软件开发平台 | 第19-20页 |
2.3.2 系统软件开发环境配置 | 第20页 |
2.4 应用软件开发技术规范 | 第20-21页 |
2.4.1 应用程序开发流程 | 第20页 |
2.4.2 基于MVC的软件设计典范 | 第20-21页 |
2.5 Android开发中用到的关键技术 | 第21-25页 |
2.5.1 Activity简介 | 第21-22页 |
2.5.2 Android数据存储方式 | 第22-23页 |
2.5.3 AchartEngine画图技术 | 第23页 |
2.5.4 安卓蓝牙4.0技术 | 第23-24页 |
2.5.5 自定义view控件 | 第24-25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25-27页 |
3 主观评估失眠模块设计 | 第27-33页 |
3.1 睡眠档案 | 第27-28页 |
3.2 睡眠日记 | 第28-30页 |
3.3 自我评估 | 第30-32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4 客观评估失眠模块设计 | 第33-57页 |
4.1 睡眠分期概述 | 第33-34页 |
4.2 体动记录仪监测人体活动量的原理及部位 | 第34-35页 |
4.2.1 体动记录仪监测人体活动量的原理 | 第34页 |
4.2.2 体动记录仪监测的部位 | 第34-35页 |
4.3 体动记录仪监测睡眠的优点 | 第35页 |
4.4 体动记录仪测量的算法 | 第35-36页 |
4.5 体动记录仪硬件设计 | 第36-46页 |
4.5.1 硬件整体设计 | 第36-37页 |
4.5.2 系统芯片选型与原理图设计 | 第37-42页 |
4.5.3 PCB设计 | 第42-43页 |
4.5.4 下位机软件设计 | 第43-45页 |
4.5.5 实物演示及功耗测试 | 第45-46页 |
4.6 体动日分析功能设计与实现 | 第46-52页 |
4.6.1 蓝牙连接界面 | 第46-49页 |
4.6.2 体动日分析界面 | 第49-52页 |
4.7 体动周分析功能设计与实现 | 第52-55页 |
4.8 体动月分析功能设计与实现 | 第55-56页 |
4.9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5 改善失眠辅助模块设计 | 第57-65页 |
5.1 睡眠音乐 | 第57-58页 |
5.2 睡眠宣教 | 第58页 |
5.3 综合报告 | 第58-59页 |
5.4 联系医生 | 第59-60页 |
5.5 好友分享 | 第60-61页 |
5.6 其他功能 | 第61-62页 |
5.6.1 早起闹钟 | 第61页 |
5.6.2 系统设置 | 第61页 |
5.6.3 注册登录 | 第61-62页 |
5.7 本章小结 | 第62-65页 |
6 软件测试 | 第65-77页 |
6.1 软件功能测试 | 第65-66页 |
6.1.1 Android软件测试工具 | 第65页 |
6.1.2 自动化测试 | 第65-66页 |
6.1.3 功能测试结果 | 第66页 |
6.2 软件非功能测试 | 第66-68页 |
6.2.1 非功能测试项 | 第67页 |
6.2.2 非功能测试结果 | 第67-68页 |
6.3 临床测试实验 | 第68-75页 |
6.3.1 实验的目的 | 第68页 |
6.3.2 实验方案及过程 | 第68-70页 |
6.3.3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70-75页 |
6.4 测试结论 | 第75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75-77页 |
7 总结与展望 | 第77-79页 |
7.1 总结 | 第77-78页 |
7.2 展望 | 第78-79页 |
致谢 | 第79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85页 |
附录 | 第85页 |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获得奖励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