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财政、国家财政论文--中国财政论文--财政收入、支出论文--税收论文

美国环境税研究

中文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3-27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背景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研究的实践价值第15页
    1.2 国外环境税研究综述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环境税产生与内涵的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环境税双重红利的研究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国外环境税的经济效应研究第18-19页
    1.3 国内环境税研究综述第19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内对国外环境税发展的借鉴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环境税的理论学习与拓展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国内环境税的理论检验与实证研究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国内环境税的实践与发展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5 国内外学者文献研究述评第24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和逻辑框架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方法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基本逻辑框架第25-26页
    1.5 创新点与不足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创新点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不足第26-27页
第二章 环境税的一般分析第27-39页
    2.1 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基本关系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第27-29页
    2.2 税收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传统税收的基本内涵、特征及其功能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税收的环境保护职能第30-31页
    2.3 环境税的内涵、类型和特征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环境税的定义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环境税的类型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环境税的特征第33-34页
    2.4 开征环境税的作用与意义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环境税对环境保护更加具有权威性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环境税提高经济主体的发展效益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环境税更加注重社会发展效率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环境税有利于提供更多环境公共产品第37-38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8-39页
第三章 环境税的相关理论第39-61页
    3.1 外部性理论第39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外部性的内涵和分类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外部性产生的原因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环境税在外部性内部化的功能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外部性理论的发展第45-47页
    3.2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47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特征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容体系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环境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第51-52页
    3.3 公共产品理论第52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公共产品的内涵、特征及类型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环境公共产品的内涵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环境税对公共物品分配产生的影响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环境税对公共产品使用的影响第56-57页
    3.4 环境税的双重红利理论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环境税双重红利产生、发展及内涵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环境税双重红利理论模型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环境税双重红利的功能第59-60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60-61页
第四章 美国环境税的演变历程第61-73页
    4.1 美国环境税发轫阶段(20世纪70年代以前)第61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发轫阶段的环境保护政策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发轫阶段的环境保护立法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发轫阶段的环境管制方式第63-64页
    4.2 美国环境税起步阶段(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70年代末期)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起步阶段的环境保护政策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起步阶段的环境保护立法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起步阶段的环境税种建设第66页
    4.3 美国环境税成长阶段(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)第66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成长阶段的环境保护政策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成长阶段的环境保护立法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成长阶段的税种建设情况第68-69页
    4.4 美国环境税成熟阶段(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)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成熟阶段的环保政策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成熟阶段的环境保护立法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成熟阶段的环境税种建设第71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71-73页
第五章 美国环境税收体系的架构第73-89页
    5.1 美国环境税体系建构的基本目标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为环境保护筹集环境资金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鼓励技术创新和吸引环保项目投资第73-74页
    5.2 美国环境税体系设立的基本原则第74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专款专用原则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务实原则第7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循序渐进的原则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严格管理的原则第76页
    5.3 美国环境税种的构成第76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与汽车使用相关的税第76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环境污染税第79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资源开采税第83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环境收入税第8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超级基金税第85-87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87-89页
第六章 美国环境税效应分析第89-121页
    6.1 美国环境税的生态效应第89-9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减少臭氧层化学品的使用数量第90-9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超级基金可有效地修复污染场地第93-9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促进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97-98页
    6.2 美国环境税的经济效应第98-11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提升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第98-9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增加福利效应第99-10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扩大经济增长效应第100-10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第106-10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5 促进美国高污染产业的国际转移第109-11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6 改变贸易结构,扩大清洁产品的出口第110-111页
    6.3 美国环境税的社会效应第111-11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环境税为公路建设提供50%左右的资金支持第111-11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低燃油税助推郊区化进程第115-11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促进公众低碳出行第117-11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环境税的公平效应第119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119-121页
第七章 美国环境税对我国构建环境税收体系的启示第121-149页
    7.1 美国环境税收的发展经验第121-123页
        7.1.1 将生态利益和公众健康作为政策目标第121-122页
        7.1.2 实现环境污染成本的内部化第122页
        7.1.3 环境税体系完善第122-123页
        7.1.4 环境税约束与相关激励的有效结合第123页
    7.2 美国环境税对我国的启示第123-126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环境税收体系覆盖面广第123-124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明确的环境税征管目的和管理目标第124页
        7.2.3 高效的环境税收征管体系第124-125页
        7.2.4 灵活的环境收入优惠制度第125-126页
    7.3 我国出台独立型环境税的现实基础第126-135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融合型环境税的存续和发展第126-130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税费并存型环境税的改革要求第130-132页
        7.3.3 现行税制的绿色化税收优惠制度第132-133页
        7.3.4 融合、并存型环境税的局限性第133-135页
    7.4 我国独立型环境税产生的必然性和环境税构成第135-146页
        7.4.1 独立型环境税产生的必然性第135-140页
        7.4.2 独立型环境税的政策目标和构成第140-146页
    7.5 我国独立型环境税收体系发展的对策建议第146-147页
        7.5.1 国家层面应该逐渐完善环境税收体系第146页
        7.5.2 加强环境税收法治建设第146页
        7.5.3 为开征环境税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第146-147页
    7.6 本章小结第147-149页
结论第149-153页
参考文献第153-165页
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第165-166页
致谢第166页

论文共1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金融生态系统演化研究
下一篇:我国金融、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杠杆率及其风险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