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10-15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二、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三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四、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五、创新点 | 第14-15页 |
第一章 精准扶贫提出的背景及重要性 | 第15-26页 |
一、精准扶贫的提出 | 第16-22页 |
(一)精准扶贫提出的背景 | 第16-20页 |
(二)精准扶贫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| 第20-22页 |
二、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重要性 | 第22-26页 |
(一)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| 第22-23页 |
(二)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应有之义 | 第23-24页 |
(三)民族地区精准脱贫对于实现各民族团结与共同富裕意义重大 | 第24-26页 |
第二章 天祝藏族自治县精准扶贫工作的现状 | 第26-43页 |
一、天祝藏族自治县精准扶贫工作 | 第26-35页 |
(一)天祝藏族自治县基本情况 | 第26-27页 |
(二)天祝藏族自治县精准扶贫的具体做法 | 第27-35页 |
二、天祝藏族自治县精准扶贫经验探索 | 第35-43页 |
(一)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基础 | 第36页 |
(二)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 | 第36-37页 |
(三)生产脱贫是精准扶贫的根本 | 第37-39页 |
(四)贷款资助脱贫为精准扶贫提供助力 | 第39页 |
(五)党建为精准扶贫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 | 第39-40页 |
(六)教育是固基工程 | 第40-42页 |
(七)社会保障是兜底工程 | 第42-43页 |
第三章 天祝藏族自治县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| 第43-55页 |
一、天祝藏族自治县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 | 第43-46页 |
(一)精准识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| 第43页 |
(二)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| 第43-46页 |
二、天祝藏族自治县精准扶贫问题成因分析 | 第46-55页 |
(一)精准识别方法还存在部分缺陷 | 第46-47页 |
(二)农村劳动力外流 | 第47-49页 |
(三)教育问题缺乏重视度 | 第49-50页 |
(四)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面临两难处境 | 第50-51页 |
(五)牧民搬迁使扶贫难度加大 | 第51-52页 |
(六)扶持政策存在缺陷 | 第52-55页 |
第四章 进一步推进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对策研究 | 第55-64页 |
一、充分调动扶贫主客体的积极性 | 第55-57页 |
(一)鼓励驻村干部扎根农村 | 第55页 |
(二)形成社会组织扶贫合力 | 第55-56页 |
(三)提高贫困户参与度 | 第56-57页 |
二、扶贫机制的优化 | 第57-60页 |
(一)改革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| 第57页 |
(二)创新信贷精准扶贫机制 | 第57-58页 |
(三)完善脱贫机制 | 第58页 |
(四)坚持扶贫与生态建设相结合 | 第58-59页 |
(五)出台更加优惠的民生政策 | 第59页 |
(六)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与人才培养 | 第59-60页 |
三、合理利用扶贫资源 | 第60-64页 |
(一)夯实民族地区农牧业发展基础,促进农牧业现代化 | 第60页 |
(二)培育发展支柱性产业 | 第60-61页 |
(三)坚持就地扶贫与易地搬迁相结合 | 第61-62页 |
(四)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| 第62页 |
(五)加大扶贫资金监管力度 | 第62-64页 |
结语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9页 |
附录 | 第69-70页 |
一、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9页 |
二、攻读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奖励 | 第69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