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4-8页 |
摘要 | 第8-10页 |
第一部分 | 第10-29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0-16页 |
1.1 甜瓜概述 | 第10页 |
1.2 甜瓜的起源与分类 | 第10-12页 |
1.2.1 甜瓜的起源 | 第10-11页 |
1.2.2 甜瓜种质资源的分类 | 第11-12页 |
1.3 甜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| 第12-16页 |
1.3.1 遗传多样性概述 | 第12页 |
1.3.2 基于甜瓜形态学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| 第12-13页 |
1.3.3 基于甜瓜细胞学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| 第13页 |
1.3.4 基于甜瓜生化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| 第13-14页 |
1.3.5 基于甜瓜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| 第14-16页 |
1.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6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16-22页 |
2.1 材料 | 第16-17页 |
2.1.1 材料来源 | 第16页 |
2.1.2 田间管理 | 第16-17页 |
2.2 试验方法 | 第17-22页 |
2.2.1 实验药品与仪器 | 第17页 |
2.2.1.1 实验药品 | 第17页 |
2.2.1.2 实验仪器 | 第17页 |
2.2.2 材料DNA的提取与质量检测 | 第17-18页 |
2.2.2.1 DNA的提取(CTAB法) | 第17-18页 |
2.2.2.2 DNA的检测 | 第18页 |
2.2.3 引物的设计与筛选 | 第18-21页 |
2.2.3.1 引物设计 | 第18页 |
2.2.3.2 引物筛选 | 第18-21页 |
2.2.4 PCR反应条件及反应程序 | 第21页 |
2.2.5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 | 第21-22页 |
3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| 第22页 |
3.1 数据统计 | 第22页 |
3.2 数据分析 | 第22页 |
4 结果与分析 | 第22-26页 |
4.1 SSR标记的基因型分析 | 第22-24页 |
4.2 群体结构分析 | 第24-25页 |
4.3 聚类分析 | 第25-26页 |
5 讨论 | 第26-28页 |
5.1 SSR分子标记多样性分析 | 第26-27页 |
5.2 甜瓜材料遗传多样性 | 第27-28页 |
6 结论 | 第28-29页 |
第二部分 | 第29-50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29-38页 |
1.1 植物叶色突变的来源与分类 | 第29-30页 |
1.1.1 叶色突变体的来源 | 第29-30页 |
1.1.2 植物叶色突变体的种类 | 第30页 |
1.2 植物叶色突变体的遗传机制 | 第30-32页 |
1.2.1 细胞核遗传 | 第30-31页 |
1.2.2 细胞质遗传 | 第31页 |
1.2.3 质核基因互作型 | 第31-32页 |
1.3 植物叶色突变的分子机制 | 第32-36页 |
1.3.1 叶绿素生物合成和降解途径的基因突变 | 第32-35页 |
1.3.2 血红素到光敏色素生色团生物途径中的基因突变 | 第35页 |
1.3.3 叶绿体分化与发育相关基因的突变 | 第35页 |
1.3.4 质核信号传导途径中的信号突变 | 第35-36页 |
1.3.5 其他基因的突变 | 第36页 |
1.4 植物叶色突变的应用 | 第36-38页 |
1.4.1 叶色突变在功能基因组学中的应用 | 第36-37页 |
1.4.2 在光合作用和光形态建成研究中及在高光效育种中的应用 | 第37页 |
1.4.3 杂交育种方面的应用 | 第37-38页 |
1.4.4 在培育观赏植物中的应用 | 第38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38-40页 |
2.1 供试材料 | 第38页 |
2.2 突变体与野生型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 | 第38-39页 |
2.3 相关光合指标的测定 | 第39页 |
2.4 叶绿素荧光动力参数的测定 | 第39页 |
2.5 基因定位 | 第39-40页 |
2.5.1 群体的构建 | 第39页 |
2.5.2 DNA的提取 | 第39页 |
2.5.3 混池 | 第39页 |
2.5.4 引物 | 第39-40页 |
2.5.4.1 SSR引物开发 | 第39-40页 |
2.5.4.2 Indel引物开发 | 第40页 |
2.5.5 PCR扩增及电泳分离 | 第40页 |
2.5.6 遗传作图 | 第40页 |
2.6 数据处理与分析 | 第40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40-47页 |
3.1 光合色素含量的分析 | 第40-41页 |
3.2 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分析 | 第41页 |
3.3 叶绿素荧光动力参数的分析 | 第41-43页 |
3.4 遗传规律分析 | 第43-44页 |
3.5 突变基因定位 | 第44-47页 |
3.5.1 突变基因的初步定位 | 第44-45页 |
3.5.2 突变基因的精细定位 | 第45-47页 |
4 讨论 | 第47-49页 |
4.1 光合色素含量的分析 | 第47页 |
4.2 光合作用相关参数变化趋势分析 | 第47页 |
4.3 叶绿素荧光动力参数变化分析 | 第47-48页 |
4.4 黄化突变体遗传规律及精细定位 | 第48-49页 |
5 结论 | 第49-50页 |
5.1 ygl光合特性与叶绿素荧光参数 | 第49页 |
5.2 黄化突变遗传规律及精细定位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9页 |
ABSTRACT | 第59-61页 |
附录A | 第62-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