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7页 |
1 绪论 | 第11-25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5页 |
1.1.1 新产品开发与产品创新 | 第11页 |
1.1.2 用户需求与产品创新设计的关键要素 | 第11-13页 |
1.1.3 产品创新设计表达与用户体验 | 第13-14页 |
1.1.4 本文研究对象及目的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21页 |
1.2.1 产品开发中的需求获取与转换 | 第15-18页 |
1.2.2 产品创新设计表达方法研究现状 | 第18-19页 |
1.2.3 产品创新设计测试评价研究现状 | 第19-21页 |
1.3 课题来源 | 第21页 |
1.4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| 第21-25页 |
1.4.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| 第21-24页 |
1.4.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| 第24-25页 |
2 需求映射驱动的产品创新设计用户体验愉悦测评理论基础 | 第25-39页 |
2.1 产品创新设计中用户需求信息传递 | 第25-27页 |
2.1.1 需求驱动的产品创新设计过程 | 第25-26页 |
2.1.2 产品创新设计用户需求信息传递失真机理分析 | 第26页 |
2.1.3 产品创新设计用户需求信息传递失真修正方法 | 第26-27页 |
2.2 用户隐性需求隐喻引出的心理学原理 | 第27-31页 |
2.2.1 用户隐性需求 | 第27-28页 |
2.2.2 用户隐性需求的基本特征 | 第28-30页 |
2.2.3 用户隐性需求隐喻引出的心理学原理 | 第30-31页 |
2.3 需求可感知化映射与产品创新设计多觉表达 | 第31-33页 |
2.3.1 基于心理学原理的需求可感知化映射 | 第31-32页 |
2.3.2 产品创新设计多觉表达 | 第32-33页 |
2.4 产品创新设计用户体验愉悦测试的心理生理学基础 | 第33-38页 |
2.4.1 心理认知与用户体验愉悦 | 第33页 |
2.4.2 面部表情与用户体验愉悦 | 第33-35页 |
2.4.3 脑电与用户体验愉悦 | 第35-37页 |
2.4.4 基于心理生理的用户体验愉悦测试原理 | 第37-38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3 用户隐性需求获取与映射方法研究 | 第39-75页 |
3.1 用户隐性需求获取与映射技术框架 | 第39-40页 |
3.2 用户隐性需求获取 | 第40-44页 |
3.2.1 基于多模态感知的隐喻引出方法(MB-MET)实施逻辑 | 第40-41页 |
3.2.2 MB-MET方法用户隐喻获取过程 | 第41页 |
3.2.3 用户需求语义相似度聚类 | 第41-44页 |
3.3 需求语义与产品创新多模态设计元素映射模型 | 第44-49页 |
3.3.1 需求语义—多模态设计元素映射原理 | 第44-45页 |
3.3.2 多模态设计元素库的建立 | 第45-46页 |
3.3.3 需求语义—多模态设计元素映射实验与模型 | 第46-49页 |
3.4 用户需求语义—多模态设计元素映射系统 | 第49-59页 |
3.4.1 用户需求语义—多模态设计元素映射系统的构成 | 第49-50页 |
3.4.2 用户需求语义—设计元素映射系统的硬件装置 | 第50-55页 |
3.4.3 用户需求语义—多模态设计元素映射系统的管理控制逻辑 | 第55-59页 |
3.5 实验验证 | 第59-73页 |
3.5.1 用户隐性需求获取与聚类实验 | 第60-65页 |
3.5.2 需求语义—多模态设计元素映射实验 | 第65-70页 |
3.5.3 基于用户需求语义可视化映射的产品创新设计 | 第70-73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73-75页 |
4 产品创新设计多觉表达方法研究 | 第75-95页 |
4.1 产品使用场景与产品创新设计多觉表达 | 第75-79页 |
4.1.1 基于使用场景的产品设计多觉表达 | 第75-76页 |
4.1.2 产品创新设计使用场景库的构建 | 第76-79页 |
4.2 产品创新设计多觉表达系统 | 第79-86页 |
4.2.1 产品创新设计多觉表达系统的构成 | 第79页 |
4.2.2 产品创新设计多觉表达的硬件装置 | 第79-85页 |
4.2.3 产品创新设计多觉表达系统控制流程 | 第85-86页 |
4.3 产品创新设计多觉表达色质等效阈值测试方法研究 | 第86-89页 |
4.3.1 产品创新设计色质与实物产品色质等效阈值测试过程 | 第86-87页 |
4.3.2 产品设计表达色质与实物产品色质等效阈值测试仪器 | 第87-89页 |
4.4 产品设计色质与实物产品色质等效阈值测试算例验证 | 第89-92页 |
4.4.1 实验环境和材料 | 第89-90页 |
4.4.2 被试选择 | 第90页 |
4.4.3 实验过程 | 第90-91页 |
4.4.4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91-92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92-95页 |
5 产品创新设计多觉表达用户愉悦测试方法研究 | 第95-129页 |
5.1 产品创新设计多觉表达用户体验愉悦测评原理 | 第95-97页 |
5.1.1 产品创新设计多觉表达用户体验愉悦测试过程 | 第95-96页 |
5.1.2 产品创新设计多觉表达用户体验愉悦测试框架模型 | 第96-97页 |
5.2 脑电仪和面部表情分析的工作原理 | 第97-101页 |
5.2.1 脑电仪的工作原理 | 第97-100页 |
5.2.2 面部表情系统的工作原理 | 第100-101页 |
5.3 基于心理/生理的产品设计多觉表达用户体验愉悦测试方法 | 第101-105页 |
5.3.1 目标用户的筛选 | 第101页 |
5.3.2 用户生理指标的分析 | 第101-102页 |
5.3.3 基于心理/生理的用户体验愉悦测试过程 | 第102-103页 |
5.3.4 基于心理/生理的用户体验愉悦测试数据模型 | 第103-105页 |
5.4 基于心理/生理的产品创新设计用户体验愉悦测试实验 | 第105-126页 |
5.4.1 被试者 | 第106-107页 |
5.4.2 实验仪器和环境搭建 | 第107-108页 |
5.4.3 实验材料 | 第108-110页 |
5.4.4 实验设计与过程 | 第110-112页 |
5.4.5 实验数据处理 | 第112-124页 |
5.4.6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124-126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126-129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129-131页 |
6.1 本文的主要结论 | 第129-130页 |
6.2 研究展望 | 第130-131页 |
致谢 | 第131-13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3-143页 |
附录 | 第143-148页 |
A.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专利 | 第143-145页 |
B.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145页 |
C.第三章需求语义相似度计算python程序 | 第145-1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