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一、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8页 |
| (一) 研究的背景 | 第10-13页 |
| (二) 目的及意义 | 第13-14页 |
| (三) 核心概念界定 | 第14-17页 |
| (四) 研究问题表述 | 第17-18页 |
| 二、文献综述 | 第18-26页 |
| (一) 关于“同课异构”教研活动涵义的研究 | 第18-21页 |
| (二) 关于“同课异构”教研活动流程的研究 | 第21页 |
| (三)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与“同课异构”关系的研究 | 第21-25页 |
| (四) 文献综述述评 | 第25-26页 |
| 三、研究方法与过程 | 第26-33页 |
| (一) 研究方法 | 第26-30页 |
| (二) 研究过程 | 第30-33页 |
| 四、高中数学“同课异构”教研活动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| 第33-64页 |
| (一) 高中数学教师参加“同课异构”教研活动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| 第33-49页 |
| (二) 高中数学“同课异构”教研活动案例分析 | 第49-64页 |
| 五、高中数学“同课异构”教研活动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| 第64-70页 |
| (一) 高中数学“同课异构”教研活动取得的成效 | 第64-66页 |
| 1. 丰富教研活动形式 | 第64-65页 |
| 2. 促进教师之间交流 | 第65-66页 |
| 3. 提升教师教研能力 | 第66页 |
| (二) 高中数学“同课异构”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| 第66-70页 |
| 1. 部分教师对“同课异构”教研活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认识不到位 | 第66-67页 |
| 2.“同课异构”教研活动课前准备不充分 | 第67-68页 |
| 3.“同课异构”教研活动组织形式单一 | 第68页 |
| 4. 教师在“同课异构”教研活动课后研讨环节参与度不高 | 第68-70页 |
| 六、高中数学“同课异构”教研活动的对策与建议 | 第70-74页 |
| (一) 促进教师间交流互助,提高教师认识 | 第70-71页 |
| (二) 加强教研活动前期准备,增强目的性 | 第71-72页 |
| (三) 丰富教研活动形式,完善活动流程 | 第72页 |
| (四) 改善课堂教学研讨,提高参与认可度 | 第72-74页 |
| 结语 | 第74-7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5-79页 |
| 附录一 教师调査问卷 | 第79-81页 |
|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| 第81-82页 |
| 附录三 A老师教案 | 第82-87页 |
| 附录四 B老师教案 | 第87-90页 |
| 附录五 教龄2年的M教师访谈 | 第90-92页 |
| 附录六 教龄15年的N教师访谈 | 第92-94页 |
| 致谢 | 第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