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1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1 旅游产业已成为国家调结构稳增长的重要战略选择 | 第10页 |
1.1.2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| 第10页 |
1.1.3 旅游化对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农业化现代化意义重大 | 第10-11页 |
1.1.4 长江经济带作为国家重要发展带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| 第11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1页 |
1.2.2 现实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综述 | 第12-17页 |
1.3.1 国外研究进展 | 第12-13页 |
1.3.2 国内研究进展 | 第13-16页 |
1.3.3 综合研究述评 | 第16-17页 |
1.4 研究目标与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4.1 研究目标 | 第17页 |
1.4.2 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5 研究思路 | 第18-19页 |
1.5.1 研究思路 | 第18-19页 |
1.5.2 技术路线 | 第19页 |
1.6 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1.6.1 文献资料研究法 | 第19-20页 |
1.6.2 专家咨询法 | 第20页 |
1.6.3 熵值法 | 第20页 |
1.6.4 层次分析法 | 第20页 |
1.6.5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 | 第20页 |
1.7 创新之处 | 第20-21页 |
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| 第21-24页 |
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1-22页 |
2.1.1 旅游化 | 第21页 |
2.1.2 新型城镇化 | 第21页 |
2.1.3 农业现代化 | 第21-22页 |
2.2 理论基础 | 第22-24页 |
2.2.1 耦合理论 | 第22页 |
2.2.2 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2.3 协调发展理论 | 第23-24页 |
第3章 旅游化-新型城镇化-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作用机理 | 第24-26页 |
3.1 旅游化是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| 第24页 |
3.2 新型城镇化是驱动区域旅游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| 第24-25页 |
3.3 农业现代化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和旅游化发展的基础条件 | 第25-26页 |
第4章 旅游化-新型城镇化-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 | 第26-34页 |
4.1 指标体系构建及权重计算 | 第26-31页 |
4.1.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| 第26页 |
4.1.2 指标权重的计算 | 第26-27页 |
4.1.3 指标选择与指标体系构建 | 第27-31页 |
4.2 模型的构建 | 第31-33页 |
4.2.1 耦合度模型 | 第32页 |
4.2.2 协调发展度模型 | 第32-33页 |
4.3 协调发展等级判别标准 | 第33-34页 |
第5章 长江经济带旅游化-新型城镇化-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综合评价 | 第34-51页 |
5.1 研究区域概况 | 第34-36页 |
5.1.1 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| 第34-35页 |
5.1.2 城镇化发展概况 | 第35页 |
5.1.3 农业发展概况 | 第35-36页 |
5.2 数据来源与处理 | 第36页 |
5.3 旅游化、新型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的评价结果 | 第36-41页 |
5.3.1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旅游化水平 | 第37-38页 |
5.3.2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新型城镇化水平 | 第38-39页 |
5.3.3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农业现代化水平 | 第39-41页 |
5.4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旅游化-新型城镇化-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 | 第41-42页 |
5.5 旅游化-新型城镇化-农业现代化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分析 | 第42-45页 |
5.5.1 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测算结果 | 第42-43页 |
5.5.2 协调发展度时空变化特征 | 第43-45页 |
5.6 旅游化-新型城镇化-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等级 | 第45-48页 |
5.6.1 协调发展等级时间变化特征 | 第45-46页 |
5.6.2 协调发展等级空间变化特征 | 第46-48页 |
5.7 旅游化-新型城镇化-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| 第48-51页 |
5.7.1 多个省份属于旅游化水平滞后 | 第48-49页 |
5.7.2 贵州属于新型城镇化水平滞后 | 第49-50页 |
5.7.3 四川属于农业现代化水平滞后 | 第50-51页 |
第6章 长江经济带旅游化-新型城镇化-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建议 | 第51-54页 |
6.1 强化新型城镇化的牵引和辐射作用 | 第51页 |
6.2 加快旅游产业与农业结构转型升级 | 第51-52页 |
6.3 加强经济带内各省市间的战略合作 | 第52-53页 |
6.4 强化旅游产业相关部门的联动作用 | 第53-54页 |
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| 第54-56页 |
7.1 研究结论 | 第54-55页 |
7.2 研究不足与展望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附录 | 第63-7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