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3页 |
第1章 文献综述 | 第18-32页 |
1 植物多糖研究进展 | 第18-26页 |
1.1 多糖提取、分离和纯化 | 第18-20页 |
1.2 多糖化学结构的鉴定 | 第20-21页 |
1.3 多糖的生物学功能 | 第21-26页 |
2 紫菜多糖研究进展 | 第26-30页 |
3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30-31页 |
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| 第31-32页 |
第2章 不同收割期坛紫菜成分与风味的比较 | 第32-47页 |
1 引言 | 第32页 |
2 实验材料与设备 | 第32-33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32页 |
2.2 主要仪器设备 | 第32-33页 |
3 实验方法 | 第33页 |
4 实验条件 | 第33-34页 |
4.1 电子鼻条件 | 第33-34页 |
4.2 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 | 第34页 |
4.3 色谱条件 | 第34页 |
4.4 质谱条件 | 第34页 |
5 数据处理 | 第34-35页 |
5.1 电子鼻数据处理 | 第34页 |
5.2 GC-MS数据处理 | 第34-35页 |
6 结果与讨论 | 第35-45页 |
6.1 不同收割期坛紫菜营养成分差异 | 第35-37页 |
6.2 不同收割期坛紫菜挥发性成分差异 | 第37-45页 |
7 本章小结 | 第45-47页 |
第3章 坛紫菜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| 第47-65页 |
1 引言 | 第47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47-52页 |
2.1 材料与仪器 | 第47-48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48-52页 |
3 结果与讨论 | 第52-63页 |
3.1 不同收割期坛紫菜多糖提取率和活性的比较 | 第52-55页 |
3.2 坛紫菜多糖提取单因素试验 | 第55-59页 |
3.3 响应面分析试验方案及结果 | 第59-63页 |
3.4 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 | 第63页 |
4 本章小结 | 第63-65页 |
第4章 坛紫菜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| 第65-79页 |
1 引言 | 第65页 |
2 材料方法 | 第65-68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65-66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66-68页 |
3 结果与讨论 | 第68-78页 |
3.1 分离纯化结果 | 第68-70页 |
3.2 红外光谱分析 | 第70-72页 |
3.3 单糖组成分析 | 第72-74页 |
3.4 2D-NMR谱分析 | 第74-78页 |
4 本章小结 | 第78-79页 |
第5章 不同分子量坛紫菜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| 第79-88页 |
1 引言 | 第79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79-82页 |
2.1 材料与仪器 | 第79-80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80-82页 |
3 结果与讨论 | 第82-86页 |
3.1 不同分子量多糖分布结果 | 第82-83页 |
3.2 多糖对羟自由基(·OH)的清除作用 | 第83-84页 |
3.3 多糖对超氧阴离子(·O_2-)的清除作用 | 第84-85页 |
3.4 多糖对DPPH·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| 第85-86页 |
3.5 不同分子量多糖抗氧化能力分析比较 | 第86页 |
4 本章小结 | 第86-88页 |
第6章 不同分子量坛紫菜多糖体内抗氧化活性研究 | 第88-100页 |
1 引言 | 第88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88-94页 |
2.1 主要试剂 | 第88-89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89-94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94-99页 |
3.1 坛紫菜多糖PPⅡ对衰老模型组小鼠的影响 | 第94-95页 |
3.2 坛紫菜多糖PPⅣ对衰老模型组小鼠的影响 | 第95-96页 |
3.3 剂量相同时多糖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| 第96-99页 |
4 本章小结 | 第99-100页 |
第7章 坛紫菜多糖对PCP诱导损伤的小鼠皮质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| 第100-116页 |
1 引言 | 第100-101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101-108页 |
2.1 实验动物 | 第101页 |
2.2 实验耗材 | 第101-102页 |
2.3 主要实验仪器 | 第102页 |
2.4 实验方法 | 第102-108页 |
3 结果与讨论 | 第108-114页 |
3.1 坛紫菜多糖对PCP诱导损伤的神经细胞形态的作用 | 第108-111页 |
3.2 坛紫菜多糖对PCP诱导损伤的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 | 第111-114页 |
4 本章小结 | 第114-116页 |
第8章 主要结论、创新点与展望 | 第116-119页 |
1 主要结论 | 第116-117页 |
2 创新点 | 第117-118页 |
3 研究展望 | 第118-11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9-125页 |
附录B 术语与缩略语说明 | 第125-126页 |
在校期间发表相关论文及相关成果取得情况 | 第126-127页 |
致谢 | 第127-12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