荀子德性思想研究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导论 | 第8-13页 |
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、主题及意义 | 第8-9页 |
第二节 文献综述 | 第9-12页 |
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荀子德性思想的形成 | 第13-26页 |
第一节 荀子德性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| 第13-17页 |
一、效率导向驱动下的功利思潮弥漫 | 第13-14页 |
二、宗法与政治之间同构关系的消解 | 第14-15页 |
三、诸子之间自由和开放的话语竞争 | 第15-16页 |
四、小结:荀子德性思想在早期儒学中的出现 | 第16-17页 |
第二节 荀子德性思想的理论基础 | 第17-26页 |
一、天人观基础 | 第17-20页 |
二、人性论基础 | 第20-26页 |
第二章 荀子德性思想的基本内容 | 第26-40页 |
第一节 德性的根据追问 | 第26-30页 |
一、德性的客观根据:礼 | 第26-28页 |
二、德性的主观根据:心 | 第28-30页 |
第二节 德性的修养之方 | 第30-37页 |
一、学的实然路径 | 第32-34页 |
二、诚的涵养工夫 | 第34-37页 |
第三节 德性的价值旨归 | 第37-40页 |
一、德性的成人要义 | 第37-38页 |
二、德性的外王规定 | 第38-40页 |
第三章 荀子德性思想的德性论意义 | 第40-47页 |
第一节 当代德性理论及其局限 | 第40-44页 |
一、“行动者导向的”德性理论 | 第40-42页 |
二、“行动导向的”德性理论 | 第42-43页 |
三、当代德性理论的困境 | 第43-44页 |
第二节 荀子德性思想对当代德性理论建构的启示 | 第44-47页 |
结束语 | 第47-48页 |
后记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1页 |
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