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3-5页 | 
| 技术路线 | 第5-6页 | 
| Abstract | 第6-9页 | 
|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| 第10-14页 | 
| 引言 | 第14-16页 | 
| 实验一:3周龄C57BL/6J小鼠实验3周 | 第16-30页 | 
| 1.实验动物基本情况 | 第16-18页 | 
| 1.1 实验动物 | 第16页 | 
| 1.2 实验设备 | 第16-17页 | 
| 1.3 实验药物及试剂 | 第17-18页 | 
| 2.实验方法 | 第18-22页 | 
| 2.1 实验分组 | 第18页 | 
| 2.2 小鼠计数方法 | 第18页 | 
| 2.3 造模 | 第18-19页 | 
| 2.4 动物给药 | 第19页 | 
| 2.5 行为学评价 | 第19-20页 | 
| 2.6 模型成功建立的标准 | 第20-21页 | 
| 2.6.1 屈光度测量 | 第20页 | 
| 2.6.2 眼轴长度测量 | 第20-21页 | 
| 2.7 取材和实验标本的制备 | 第21页 | 
| 2.8 检测方法 | 第21-22页 | 
| 2.8.1 HE染色 | 第21-22页 | 
| 2.8.2 Tunel检测 | 第22页 | 
| 3.统计方法 | 第22-23页 | 
| 4.实验结果 | 第23-30页 | 
| 4.1 屈光度和眼轴长度结果 | 第23-24页 | 
| 4.2 视网膜组织病理结果 | 第24-29页 | 
| 4.3 Tunel结果 | 第29-30页 | 
| 实验二:3周龄C57BL/6J小鼠实验共6周 | 第30-43页 | 
| 1.实验动物基本情况 | 第30页 | 
| 1.1 实验动物 | 第30页 | 
| 1.2 实验设备 | 第30页 | 
| 1.3 实验药物及试剂 | 第30页 | 
| 2.实验方法 | 第30-32页 | 
| 2.1 实验分组 | 第30-31页 | 
| 2.2 小鼠计数方法 | 第31页 | 
| 2.3 造模 | 第31页 | 
| 2.4 动物给药 | 第31页 | 
| 2.5 行为学评价 | 第31-32页 | 
| 2.6 模型成功建立的标准 | 第32页 | 
| 2.6.1 屈光度测量 | 第32页 | 
| 2.6.2 眼轴长度测量 | 第32页 | 
| 2.7 取材和实验标本的制备 | 第32页 | 
| 2.8 检测方法 | 第32页 | 
| 2.8.1 HE染色 | 第32页 | 
| 2.8.2 Tunel检测 | 第32页 | 
| 3.统计方法 | 第32页 | 
| 4.实验结果 | 第32-43页 | 
| 4.1 屈光度和眼轴长度结果 | 第33-36页 | 
| 4.1.1 屈光度结果 | 第33-34页 | 
| 4.1.2 眼轴长度结果 | 第34-36页 | 
| 4.2 视网膜组织病理结果 | 第36-40页 | 
| 4.3 Tunel结果 | 第40-43页 | 
| 讨论 | 第43-64页 | 
| 1.中医对近视认识及研究现状 | 第43-45页 | 
| 1.1 中医病名的论述 | 第43页 | 
| 1.2 “肝肾同补”的中医理论与近视关系 | 第43-44页 | 
| 1.3 肝肾同补调控近视视网膜组织结构及细胞凋亡中医理论依据 | 第44-45页 | 
| 2.实验药物选择依据 | 第45-47页 | 
| 2.1 补精益视片组方及现代药理研究 | 第45-47页 | 
| 2.2 选用甲钴胺(阳性药物)依据 | 第47页 | 
| 3.西医对近视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| 第47-53页 | 
| 3.1 近视的影响因素 | 第48-51页 | 
| 3.1.1 环境因素 | 第48-50页 | 
| 3.1.2 遗传因素 | 第50-51页 | 
| 3.2 近视分子生物学机制 | 第51-52页 | 
| 3.3 防控措施 | 第52-53页 | 
| 3.3.1 药物 | 第52-53页 | 
| 3.3.2 光学矫正 | 第53页 | 
| 4.近视视网膜相关研究 | 第53-56页 | 
| 4.1 近视视网膜厚度变化 | 第53-55页 | 
| 4.2 近视与视网膜微循环 | 第55-56页 | 
| 5.小鼠近视动物模型的选择依据 | 第56-59页 | 
| 5.1 动物模型的选择 | 第57页 | 
| 5.2 FDM模型实验动物的选择 | 第57-58页 | 
| 5.3 近视动物模型成功建立的标准 | 第58页 | 
| 5.4 小鼠屈光度及眼轴长度检测方法的选择 | 第58-59页 | 
| 6.肝肾同补法对C57BL/6J小鼠FDM视网膜组织结构及细胞凋亡的干预及作用机制 | 第59-64页 | 
| 6.1 干预前后屈光度及眼轴长度的变化 | 第59-60页 | 
| 6.2 干预后视网膜组织形态的变化 | 第60-62页 | 
| 6.3 肝肾同补对形觉剥夺性近视 C57BL/6J 小鼠早期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干预及机理探讨 | 第62-64页 | 
| 结论 | 第64-65页 | 
| 问题和展望 | 第65-66页 | 
| 致谢 | 第66-67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67-85页 | 
| 综述 | 第85-94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91-94页 | 
|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、专著及科研结果 | 第94-9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