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叙事视域下《良友画报》的媒介镜像研究--以抗战时期该画报新闻报道为例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绪论 | 第8-18页 |
一、选题理由与意义 | 第8-10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| 第10-16页 |
三、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| 第16-18页 |
第一章 《良友》之人:画报的叙事主体 | 第18-23页 |
第一节 文人志士的联结 | 第18-21页 |
第二节 左翼作家与进步文人的影响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《良友》之画:图像的叙事表达策略 | 第23-32页 |
第一节 对比叙事手法的灵活运用 | 第23-25页 |
第二节 全景式与聚焦式的空间叙事 | 第25-29页 |
第三节 图像的象征及意义建构 | 第29-32页 |
第三章 《良友》之文:语言文本的叙事辅助策略 | 第32-39页 |
第一节 线性叙事与非线性叙事互为配合 | 第32-35页 |
第二节 语言文本中的叙事时序 | 第35-36页 |
第三节 多视角叙事的运用与功能 | 第36-38页 |
第四节 比喻修辞的显性表达 | 第38-39页 |
第四章 《良友》之用:抗战宣传与动员 | 第39-46页 |
第一节 民族主义情感的激发 | 第39-41页 |
第二节 抗战胜利信念的传递 | 第41-42页 |
第三节 英雄神话的塑造 | 第42-46页 |
第五章 《良友》之本:抗战时期的社会图景呈现 | 第46-59页 |
第一节 社会群像: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抗战 | 第46-49页 |
第二节 前方战场:抗日士兵的机智英勇 | 第49-51页 |
第三节 后方社会:战争环境中的民众生活 | 第51-53页 |
第四节 战时宣传:青年知识分子的抗战努力 | 第53-54页 |
第五节 战时建设:众志成城积极推进国家建设 | 第54-56页 |
第六节 文化建设:理论与实践的并重 | 第56-59页 |
结语 | 第59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5-66页 |
致谢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