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节点板超声回波的高强螺栓张紧力检测方法研究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1.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2.1 固体粗糙界面接触计算问题国内外研究 | 第12-13页 |
1.2.2 超声无损检测技术国内外研究 | 第13-14页 |
1.2.3 粗糙接触面超声检测国内外研究 | 第14-15页 |
1.3 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4 本章小结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高强螺栓张紧力超声无损检测理论基础 | 第17-41页 |
2.1 粗糙接触面压力与真实接触面积计算理论 | 第17-29页 |
2.1.1 Hertz经典弹性接触模型 | 第17-21页 |
2.1.2 统计学接触模型 | 第21-22页 |
2.1.3 分形接触理论 | 第22-29页 |
2.2 接触面的超声波透射和反射理论 | 第29-35页 |
2.2.1 超声波在介质内的传播 | 第29-33页 |
2.2.2 超声波在界面处的反射和透射 | 第33-35页 |
2.3 超声波信号分析理论基础 | 第35-39页 |
2.3.1 离散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| 第36-37页 |
2.3.2 信号的有效性 | 第37-38页 |
2.3.3 加零处理 | 第38-39页 |
2.3.4 信号能量的计算 | 第39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9-41页 |
第3章 高强螺栓张紧力与超声回波损耗率的关系研究 | 第41-56页 |
3.1 承压节点板间真实接触面积的计算 | 第41-44页 |
3.2 超声回波损耗率与真实接触面积的关系 | 第44-49页 |
3.2.1 超声波在接触面处的反射与透射 | 第44-45页 |
3.2.2 超声波在节点板内的多次反射 | 第45-46页 |
3.2.3 超声衰减影响的消除 | 第46-49页 |
3.3 节点板板间压力与高强螺栓张紧力的关系 | 第49-53页 |
3.3.1 ABAQUS模型的建立 | 第49-51页 |
3.3.2 模型的求解 | 第51-53页 |
3.4 超声回波损耗率与高强螺栓张紧力的数学模型 | 第53-54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4-56页 |
第4章 高强螺栓张紧力超声检测实验室试验研究 | 第56-73页 |
4.1 实验室试验的实施 | 第56-62页 |
4.1.1 试件的设计 | 第56-58页 |
4.1.2 实验室试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| 第58-62页 |
4.2 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分析 | 第62-72页 |
4.2.1 超声回波数据的处理 | 第62-66页 |
4.2.2 真实接触面积的实验验证 | 第66-69页 |
4.2.3 实测值与理论值的对比及分析 | 第69-72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72-73页 |
第5章 高强螺栓张紧力超声检测现场试验研究 | 第73-83页 |
5.1 现场试验的实施 | 第73-77页 |
5.1.1 现场试验试件的设计 | 第73-74页 |
5.1.2 现场试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| 第74-77页 |
5.2 实验数据与理论值的对比分析 | 第77-82页 |
5.2.1 超声回波数据分析 | 第77-79页 |
5.2.2 实验数据与理论值的对比 | 第79-82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82-83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3-85页 |
6.1 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 | 第83-84页 |
6.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| 第84-8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5-89页 |
致谢 | 第89-9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