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基础医学论文--医学微生物学(病原细菌学、病原微生物学)论文--人体病毒学(致病病毒)论文

基孔肯雅病毒nsP1蛋白棕榈酰化的研究

中文摘要第6-7页
英文摘要第7页
一、前言第8-13页
    1.1 基孔肯雅病毒第8页
    1.2 非结构蛋白第8-9页
    1.3 脂肪酸合成酶第9-10页
    1.4 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第10-11页
    1.5 棕榈酰化第11-12页
    1.6 论文研究概述第12-13页
二、材料与方法第13-34页
    2.1 实验材料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细胞培养及相关试剂药品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抗体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病毒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抑制剂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质粒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6 缓冲液配方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7 试剂盒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8 生化试剂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9 实验仪器第17页
    2.2 实验方法第17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细胞培养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基孔肯雅病毒疫苗株制备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构建质粒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免疫共沉淀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免疫印迹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免疫荧光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qPCR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8 RNA干扰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9 ABE实验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0 空斑计数实验第32-34页
三、实验结果第34-52页
    3.1 基孔肯雅病毒的制备第34-35页
    3.2 nsP1棕榈酰化的关键位点是417-419位的半胱氨酸第35-38页
    3.3 nsP1 417-419位半胱氨酸的缺失抑制病毒复制第38-39页
    3.4 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降低nsP1的棕榈酰化水平和细胞表面定位第39-40页
    3.5 病毒侵染会改变脂肪酸合成酶在细胞内的量第40-41页
    3.6 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抑制病毒复制第41-43页
    3.7 棕榈酸能拯救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以及2-BP对病毒的抑制作用第43-45页
    3.8 ZDHHC2和ZDHHC19是催化nsP1蛋白棕榈酰化的主要酶第45-47页
    3.9 模式图第47-48页
    3.10 其他工作第48-52页
四、讨论第52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62页
附录第62-66页
    附表1: siRNA Oligo第62-63页
    附表2: ZDHHC1-24质粒信息第63-64页
    附表3: 质粒构建引物序列第64页
    附表4: qPCR引物第64-65页
    附表5: ABE实验相关溶液第65-66页
实验中用到nsP1及其突变体序列第66-71页
致谢第71-72页
个人简历第72-73页

论文共7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肠道病毒-D68型3C/3D蛋白引起的细胞线粒体应激及其对病毒感染的影响
下一篇:病毒蛋白NS3、K7及2C与宿主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