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粒状污染物论文

雾霾条件下中小学教室内空气质量控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10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室内空气质量概念第11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 1.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5-16页
第2章 室内空气品质影响因素分析第16-22页
    2.1 教室内污染物的来源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室外空气污染源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室内污染源第16-17页
    2.2 教室内污染物种类及危害第17-19页
    2.3 雾霾天气下教室内污染物分析第19页
    2.4 教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方法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主观评价方法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客观评价方法第20-21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21-22页
第3章 教室内空气质量测试及分析第22-35页
    3.1 调研教室概况第22-23页
    3.2 调研方法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现场测试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主观问卷调查第25页
    3.3 测试结果分析第25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教室内PM2.5浓度的周变化规律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周变化规律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教室内PM2.5浓度的日变化规律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日变化规律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室外PM2.5浓度对室内PM2.5浓度的影响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室外二氧化碳浓度对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室内外温湿度的日变化规律第31-32页
    3.4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第32-33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33-35页
第4章 教室内新风量确定及各污染物浓度分布的数值模拟第35-61页
    4.1 教室内新风量标准及确定第35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室内新风量标准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新风量计算方法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不同基准教室所需新风量第37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教室内新风量的确定方法第41-43页
    4.2 污染物模拟基本理论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基本控制方程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湍流模型第45-46页
    4.3 Airpak软件求解步骤及结果分析第46页
    4.4 教室模型的建立及求解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教室数学模型与计算模型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模型假设与边界条件设置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模拟工况第49-50页
    4.5 模拟结果分析第50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教室门窗关闭各项指标结果分析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不同气流组织室内污染物分布第51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不同室外PM2.5浓度下室内PM2.5浓度分布规律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不同室外温度下室内温度场第58-60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60-61页
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61-64页
    5.1 总结第61-63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63-64页
参考文献第64-69页
附录第69-75页
致谢第75-76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第76页

论文共7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巢湖流域上游众兴水库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调查与评价
下一篇:酸雨对不同营养水平湖泊pH及浮游动物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