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植物保护论文--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--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--经济作物病虫害论文--油料作物病虫害论文--油菜子(芸苔)病虫害论文

咪鲜胺对核盘菌生长和致病影响的研究

摘要第7-9页
ABSTRACT第9-10页
第1章 前言第11-18页
    1.1 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杀菌剂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简介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咪鲜胺第14-15页
    1.2 低剂量刺激作用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低剂量刺激作用简介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杀菌剂的低剂量刺激作用第15-17页
    1.3 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7-18页
第2章 咪鲜胺对核盘菌生物活性和生理生化的影响第18-33页
    2.1 材料与方法第18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供试菌株与寄主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供试药剂及试剂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培养基制备、母液配制和菌株活化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相对敏感性基线的建立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6 咪鲜胺在室内盆栽油菜上对菌核病的防效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7 咪鲜胺对核盘菌菌核产量的影响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8 咪鲜胺对核盘菌菌丝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9 咪鲜胺对核盘菌菌丝微观形态的影响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0 咪鲜胺对核盘菌细胞壁和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1 咪鲜胺对核盘菌菌丝中甘露聚糖含量的影响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2 数据分析第23页
    2.2 结果与分析第23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相对敏感性基线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咪鲜胺在室内盆栽油菜上对菌核病的防效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咪鲜胺对核盘菌菌核产量的影响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咪鲜胺对核盘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咪鲜胺对核盘菌菌丝微观形态的影响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咪鲜胺对核盘菌菌丝细胞膜和细胞壁完整性的影响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咪鲜胺对核盘菌菌丝甘露聚糖含量的影响第29-30页
    2.3 结论与讨论第30-33页
第3章 咪鲜胺和菌核净混配对核盘菌的低剂量刺激作用第33-50页
    3.1 材料与方法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供试菌株与寄主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供试药剂及试剂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试验仪器及设备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培养基制备、母液配制和菌株活化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咪鲜胺和菌核净混配对核盘菌在PDA上生长的低剂量刺激作用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6 咪鲜胺和菌核净混配对核盘菌菌核产量的低剂量刺激作用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7 在含药PDA上生长的菌丝转接至空白PDA上的生长速率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8 在含药PDA上生长的菌丝转接至离体油菜叶片上的致病力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9 喷施咪鲜胺和菌核净混配对核盘菌致病力的影响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9.1 喷施咪鲜胺和菌核净混配对核盘菌致病力的低剂量刺激作用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9.2 喷施相同比例高浓度咪鲜胺和菌核净混配对核盘菌致病力的影响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0 低剂量咪鲜胺和菌核净混配对菌丝耐H2O2能力的影响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1 咪鲜胺和菌核净混配对核盘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2 数据分析第37页
    3.2 结果与分析第37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咪鲜胺和菌核净混配对核盘菌在PDA上生长的低剂量刺激作用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咪鲜胺和菌核净混配对核盘菌菌核干重的低剂量刺激作用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在含药PDA上生长的菌丝转接至空白PDA上的生长速率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在含药PDA上生长的菌丝转接至油菜离体叶片上的致病力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喷施咪鲜胺和菌核净混配对核盘菌致病力的影响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5.1 喷施咪鲜胺和菌核净混配对核盘菌致病力的低剂量刺激作用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5.2 喷施相同比例高浓度咪鲜胺和菌核净混配对核盘菌致病力的影响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咪鲜胺和菌核净混配对核盘菌耐H2O2能力的影响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咪鲜胺和菌核净混配对核盘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第45-46页
    3.3 结论与讨论第46-50页
第4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50-52页
    4.1 全文总结第50页
    4.2 展望第50-52页
参考文献第52-57页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57-58页
致谢第58页

论文共5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认知无线网络中的频谱租借策略研究
下一篇:Cry1C蛋白对麦蛾柔茧蜂安全性评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