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绪论 | 第9-24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 | 第9-10页 |
二、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(一)研究目的 | 第10-11页 |
(二)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三、研究综述 | 第11-19页 |
(一)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1-13页 |
(二)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3-18页 |
(三)研究述评 | 第18-19页 |
四、研究方法与思路 | 第19-21页 |
(一)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(二)研究思路 | 第20-21页 |
五、核心概念界定 | 第21-24页 |
(一)多元共治 | 第21-22页 |
(二)家校合作 | 第22-23页 |
(三)家长委员会 | 第23-24页 |
第一章 家长委员会建设的现实背景 | 第24-33页 |
一、家长委员会建设的意义 | 第24-27页 |
(一)有利于促进三位一体化教育 | 第24-25页 |
(二)有利于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 | 第25页 |
(三)有利于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| 第25-26页 |
(四)有利于实现小学阶段培养目标 | 第26-27页 |
二、家长委员会建设的政策背景 | 第27-29页 |
三、各地区家长委员会建设情况 | 第29-33页 |
(一)家长委员会的组建与管理 | 第29-30页 |
(二)家长委员会的组织体系建设 | 第30-31页 |
(三)家长委员会开展的主要工作 | 第31-33页 |
第二章 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| 第33-43页 |
一、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| 第33-35页 |
(一)调查样本的抽取 | 第33-34页 |
(二)研究工具的编制与运用 | 第34-35页 |
二、调查结果 | 第35-43页 |
(一)小学家长委员会职能发挥情况 | 第35-38页 |
(二)小学家长委员会组织结构建设情况 | 第38-40页 |
(三)小学家长委员会制度建设和具体运行情况 | 第40-43页 |
第三章 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| 第43-49页 |
一、职能发挥受一定限制,参与学校管理层次低 | 第43-45页 |
二、组织结构不合理,组织体系整体协调性不强 | 第45-46页 |
三、制度建设不规范,工作开展计划性欠缺 | 第46-49页 |
第四章 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困境的原因反思 | 第49-60页 |
一、各主体关系不平等,分工不明确 | 第49-52页 |
(一)教育行政部门顶层设计不足 | 第49-50页 |
(二)学校的支持与指导力度不够 | 第50-51页 |
(三)家长自身角色定位不清 | 第51-52页 |
二、组建程序不民主,家长参与有偏差 | 第52-56页 |
(一)选举过程不民主,结构设置以学校为主导 | 第52-54页 |
(二)家长参与目的和参与内容过于单一 | 第54-56页 |
三、长效性保障机制不足 | 第56-60页 |
(一)监督机制不完善 | 第56-57页 |
(二)专业培训机制不健全 | 第57-58页 |
(三)沟通协商机制未形成 | 第58页 |
(四)社会支持力度不够 | 第58-60页 |
第五章 多元共治视角下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的策略优化 | 第60-72页 |
一、以主体平等化为基础,明确多元共治的主体权责 | 第60-63页 |
(一)政府—引领者 | 第60-61页 |
(二)学校—支持者 | 第61-62页 |
(三)家长—主力军 | 第62-63页 |
二、以过程民主化为导向,构建多元共治的治理结构 | 第63-66页 |
(一)促进家长委员会成员结构合理化 | 第63-64页 |
(二)促进家长委员会内部结构体系化 | 第64页 |
(三)促进家长委员会外部组织系统化 | 第64-66页 |
三、以制度化为标准,完善多元共治的治理机制 | 第66-72页 |
(一)建立民主协商机制 | 第66-67页 |
(二)完善民主监督机制 | 第67页 |
(三)构建特色发展机制 | 第67-69页 |
(四)发展教育培训机制 | 第69-70页 |
(五)引入社会支持机制 | 第70-72页 |
结语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9页 |
附录Ⅰ | 第79-83页 |
附录Ⅱ | 第83-86页 |
附录Ⅲ | 第86-89页 |
附录Ⅳ | 第89-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