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4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4-37页 |
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| 第14-16页 |
第二节 研究综述 | 第16-21页 |
一、研究现状 | 第16-21页 |
二、研究评价 | 第21页 |
第三节 概念界定 | 第21-29页 |
一、村干部名称演变 | 第22页 |
二、大学生"村官"及相关概念 | 第22-25页 |
三、大学生村干部概念的引入 | 第25-27页 |
四、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 | 第27-28页 |
五、基层及其相关概念 | 第28-29页 |
第四节 研究设计 | 第29-37页 |
一、研究意义 | 第29-30页 |
二、研究思路 | 第30-32页 |
三、研究方法 | 第32-33页 |
四、研究重点 | 第33-35页 |
五、研究创新 | 第35-37页 |
第二章 大学生村干部政策的现状分析 | 第37-78页 |
第一节 大学生村干部政策的形成 | 第37-55页 |
一、历史背景 | 第37-45页 |
二、现实背景 | 第45-49页 |
三、理论基础 | 第49-51页 |
四、发展阶段 | 第51-55页 |
第二节 当前大学生村干部政策的内容及评价 | 第55-66页 |
一、当前政策的主要内容 | 第56-62页 |
二、政策设计的先天不足 | 第62-66页 |
第三节 大学生村干部政策的执行及评价 | 第66-75页 |
一、政策执行经典模型 | 第66-70页 |
二、政策执行问题分析 | 第70-74页 |
三、执行过程产生问题的原因 | 第74-75页 |
第四节 国外农村基层就业政策的启示 | 第75-78页 |
一、基本经验 | 第75-77页 |
二、主要启示 | 第77-78页 |
第三章 大学生村干部政策体系的基础建构 | 第78-111页 |
第一节 国家基层战略与大学生村干部政策体系的总体设计 | 第78-85页 |
一、确立基层战略的必要性 | 第78-79页 |
二、国家基层战略的构成 | 第79-82页 |
三、政策体系的总体设计 | 第82-85页 |
第二节 政策目标群体的角色重构 | 第85-94页 |
一、身份重识 | 第85-86页 |
二、角色重构 | 第86-89页 |
三、精神重塑 | 第89-94页 |
第三节 政策目标群体的职能重构 | 第94-102页 |
一、强化农村社会服务职能的必要性分析 | 第94-96页 |
二、从管理到服务:大学生村干部职能的历史性转变 | 第96-99页 |
三、大学生村干部从事农村社会服务职能的领域构成 | 第99-101页 |
四、加强大学生村干部服务职能的方法路径 | 第101-102页 |
第四节 大学生村干部政策体系的建构原则 | 第102-111页 |
第四章 大学生村干部政策体系的内容建构 | 第111-151页 |
第一节 大学生村干部政策体系的纵向架构 | 第111-116页 |
一、政策体系基层导向的必要性分析 | 第111-112页 |
二、大学生村干部政策体系内容的逻辑构成 | 第112-113页 |
三、大学生村干部选聘培训政策的建立 | 第113-116页 |
第二节 基于公益导向的干事创业政策设计 | 第116-128页 |
一、大学生村干部创业的意义与含义 | 第116-118页 |
二、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政策体系 | 第118-122页 |
三、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政策的公益导向分析 | 第122-128页 |
第三节 基于基层民众导向的考评政策设计 | 第128-138页 |
一、大学生村干部考评的特殊性 | 第128-131页 |
二、大学生村干部考评的现状及问题 | 第131-133页 |
三、基于农村民众导向考评政策的建立路径 | 第133-138页 |
第四节 基于差别化与多元化的培养政策设计 | 第138-151页 |
一、大学生村干部差别化培养的意义 | 第138-140页 |
二、大学生村干部差别化培养政策的主要内容 | 第140-143页 |
三、对大学生村干部进行差别化培养的配套环节 | 第143-148页 |
四、大学生村干部差别化培养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| 第148-151页 |
第五章 大学生村干部政策与国家基层战略的契合 | 第151-213页 |
第一节 大学生村干部政策对国家与社会关系重构的影响 | 第151-157页 |
一、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 | 第151-153页 |
二、新时期国家与社会关系面临的挑战 | 第153-155页 |
三、大学生村干部在国家与社会关系重构中的作用 | 第155-157页 |
第二节 大学生村干部政策与就业的基层导向 | 第157-169页 |
一、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难问题探析 | 第157-160页 |
二、以大学生到村任职促就业平民化 | 第160-165页 |
三、高校在基层就业战略中的作用与使命 | 第165-169页 |
第三节 大学生村干部政策与农村基层多元治理 | 第169-189页 |
一、大学生村干部参与农村治理的背景分析 | 第169-171页 |
二、嵌入、融入与整合:大学生村干部在农村治理中的作用演变 | 第171-181页 |
三、大学生村干部参与农村治理的主阵地是村级党组织 | 第181-184页 |
四、大学生村干部政策推动农村基层治理重构 | 第184-189页 |
第四节 大学生村干部政策与干部培养选拔的基层导向 | 第189-213页 |
一、培养选拔干部基层导向的确立 | 第189-193页 |
二、建立面向基层的分级分类公务员考录制度 | 第193-200页 |
三、构建源于生产和工农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 | 第200-213页 |
结语: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将走向何方? | 第213-21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16-223页 |
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| 第223-225页 |
致谢 | 第225-22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