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诗歌、韵文论文--诗歌论文

清代刘凤诰《集杜诗》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绪论第10-19页
    一、选题的意义与价值第10-11页
    二、研究现状综述第11-1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集句诗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集杜诗研究现状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刘凤诰研究现状第16-17页
    三、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7-19页
第一章 刘凤诰《集杜诗》创作背景第19-35页
    第一节 清代杜诗学发展概说第19-24页
    第二节 清代集杜诗发展概述第24-3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清以前的集杜诗发展概况第24-2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清代集杜诗发展概况第29-31页
    第三节 刘凤诰生平、交游与著述第31-35页
第二章 解构与重构:解读刘凤诰《集杜诗》的再创艺术第35-50页
    第一节 《集杜诗》思想内容探析第35-4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东北流人的边塞之音第35-4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戍地放还后的生活第42-45页
    第二节 《集杜诗》对杜诗的遴选和接受第45-50页
第三章 《集杜诗》集杜甫秦州各诗的心理和地理因素第50-79页
    第一节 表层地理因素与浅层次生命体验的趋同性第50-6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相似的苍凉关塞地理背景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地理、气候触发下的相通的浅层次生命意识第53-62页
    第二节 深层次心理因素探析——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文人精神本质下的殊途同归第62-7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于异在生存状态下对命运的悲凉拷问第63-6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超越个体生命局限的理性精神第68-7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杜甫在秦州的李白情结与回归到群体意义的流人书写第73-79页
第四章 杜甫秦州诗对文人咏怀的典型意义第79-88页
    第一节 困顿坎坷的身世之悲第80-83页
    第二节 国破家亡的悲壮情怀第83-86页
    第三节 忧国忧民的悲悯情怀第86-88页
第五章 《集杜诗》艺术价值定位第88-98页
    第一节 诗史价值——“江山之助”与“穷而后工”的综合发酵第88-93页
    第二节 变杜——集杜诗艺术形式新创第93-98页
结语第98-99页
引用与参考文献第99-104页
附录第104-183页
致谢第183-184页
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84页

论文共18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《复斋漫录》辑佚与考辨
下一篇:《盐铁论》论辩艺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