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角枫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1 引言 | 第6-13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6页 |
1.2 槭属植物分布、形态及繁殖特点 | 第6-7页 |
1.3 槭属植物的应用现状 | 第7-8页 |
1.4 五角枫分布、形态及繁殖特点 | 第8-9页 |
1.5 植物扦插繁殖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1.6 植物生长调节剂及酶系统 | 第11-12页 |
1.7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13-15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13页 |
2.2 实验材料处理 | 第13页 |
2.3 测定方法 | 第13-15页 |
2.3.1 生根率测定 | 第13-14页 |
2.3.2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测定 | 第14页 |
2.3.3 过氧化物酶的测定 | 第14-15页 |
3 实验结果 | 第15-25页 |
3.1 不同扦插处理对生根率效果的影响 | 第15-17页 |
3.1.1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扦插生根的效果的影响 | 第15页 |
3.1.2 枝条的不同部位扦插生根效果 | 第15-16页 |
3.1.3 插穗长短对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 | 第16页 |
3.1.4 插穗直径对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 | 第16-17页 |
3.1.5 不同扦插基质对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 | 第17页 |
3.2 插穗内部养分变化情况 | 第17-20页 |
3.2.1 插穗内部水分含量变化过程 | 第17-18页 |
3.2.2 插穗内部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过程 | 第18-19页 |
3.2.3 插穗内部淀粉含量变化过程 | 第19页 |
3.2.4 插穗内部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过程 | 第19-20页 |
3.3 抗氧化酶类在插穗过程中活性变化 | 第20-21页 |
3.3.1 SOD在插穗生根过程中的活性变化 | 第20页 |
3.3.2 POD在插穗生根过程中的活性变化 | 第20-21页 |
3.3.3 PPO在插穗生根过程中的活性变化 | 第21页 |
3.4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不定根中的含量变化 | 第21-25页 |
3.4.1 IAA在不定根内的含量变化 | 第22-23页 |
3.4.2 ABA在不定根体内的变化 | 第23页 |
3.4.3 GA3在不定根体内的变化 | 第23-24页 |
3.4.4 ZR含量在不定根体内的变化 | 第24-25页 |
4 讨论 | 第25页 |
5 结论 | 第25-2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7-29页 |
Abstract | 第29页 |
致谢 | 第3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