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DTD与MPSTD并行算法在电磁散射中的应用研究
摘要 | 第1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17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·并行计算机发展历史及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并行FDTD 研究现状 | 第14页 |
·并行MPSTD 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·论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并行计算系统 | 第17-25页 |
·引言 | 第17-18页 |
·硬件环境 | 第18-20页 |
·依据指令流和数据流划分 | 第18页 |
·依据存储方式划分 | 第18-20页 |
·软件环境 | 第20-22页 |
·消息传递模型MPI | 第20-21页 |
·共享存储模型OpenMP | 第21-22页 |
·并行计算性能评估 | 第22-24页 |
·计算粒度和负载均衡 | 第22-23页 |
·加速比与并行效率 | 第23-24页 |
·可扩展性 | 第2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基于面元模型的网格自动生成技术 | 第25-30页 |
·引言 | 第25页 |
·剖分原理 | 第25-28页 |
·网格点位于目标内部判定方法 | 第25-26页 |
·求辅助线断和面元平面的交点 | 第26-27页 |
·判断交点是否在面元内 | 第27-28页 |
·剖分实例 | 第28-2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四章 并行FDTD 算法 | 第30-49页 |
·引言 | 第30页 |
·FDTD 基本原理 | 第30-38页 |
·差分方法与Yee 元胞 | 第30-33页 |
·稳定性条件 | 第33-34页 |
·激励源的类型与设置 | 第34-35页 |
·吸收边界条件 | 第35-37页 |
·近远场变换 | 第37-38页 |
·并行FDTD 算法原理 | 第38-44页 |
·区域分割 | 第38-40页 |
·虚拟拓扑 | 第40页 |
·场值通信 | 第40-43页 |
·吸收边界条件并行化 | 第43-44页 |
·计算实例 | 第44-48页 |
·算法准确性与有效性验证 | 第44-46页 |
·不同节点数下的性能分析 | 第46-47页 |
·不同拓扑结构的性能分析 | 第47页 |
·两级并行性能分析 | 第47-4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五章 并行MPSTD 算法 | 第49-65页 |
·引言 | 第49页 |
·多区域伪谱时域算法 | 第49-60页 |
·曲线坐标系下的Maxwell 方程 | 第49-50页 |
·切比雪夫选配法 | 第50-53页 |
·曲面六面体子域到单位立方体的坐标变换 | 第53-54页 |
·时间积分方法 | 第54-55页 |
·子域拼凑 | 第55-58页 |
·数值算例 | 第58-60页 |
·并行MPSTD 算法基本原理 | 第60-62页 |
·区域分割 | 第60-61页 |
·子域交界面的消息传递 | 第61-62页 |
·计算实例 | 第62-64页 |
·算法准确性与有效性验证 | 第62-64页 |
·并行性能分析 | 第6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第六章 结束语 | 第65-67页 |
·工作总结 | 第65-66页 |
·后续工作计划 | 第66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3页 |
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