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注释表 | 第15-1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7-29页 |
1.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7-18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8-27页 |
1.2.1 激光熔覆再制造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8-22页 |
1.2.2 金属材料热损伤研究现状 | 第22-24页 |
1.2.3 再制造产品寿命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| 第24-27页 |
1.3 课题来源 | 第27-28页 |
1.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8-29页 |
第二章 激光熔覆热损伤机理研究 | 第29-63页 |
2.1 激光熔覆及其损伤概述 | 第29-37页 |
2.1.1 激光的产生及其特性 | 第29-32页 |
2.1.2 激光熔覆基本理论 | 第32-36页 |
2.1.3 激光熔覆常见损伤及处理 | 第36-37页 |
2.2 激光熔覆热损伤试验验证 | 第37-44页 |
2.2.1 激光熔覆试验 | 第37-38页 |
2.2.2 残余应力检测试验 | 第38-39页 |
2.2.3 拉伸试验 | 第39-41页 |
2.2.4 疲劳试验 | 第41-44页 |
2.3 基于数值模拟的热损伤机理研究 | 第44-59页 |
2.3.1 有限元模型 | 第45-46页 |
2.3.2 激光熔覆过程热分析 | 第46-57页 |
2.3.3 激光熔覆过程应力分析 | 第57页 |
2.3.4 熔覆残余应力对热损伤的影响 | 第57-59页 |
2.4 基于试验结果的热损伤机理研究 | 第59-62页 |
2.4.1 热损伤对熔覆层组织结构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2.4.2 热损伤对熔覆横截面显微硬度的影响 | 第60-62页 |
2.5 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三章 激光熔覆再制造毛坯损伤与剩余寿命评估 | 第63-74页 |
3.1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| 第63-65页 |
3.2 疲劳寿命评估方法 | 第65-66页 |
3.2.1 名义应力法 | 第65页 |
3.2.2 局部应力应变法 | 第65-66页 |
3.3 激光熔覆再制造毛坯损伤与剩余寿命评估模型 | 第66-73页 |
3.3.1 非线性疲劳累积损伤模型修正 | 第67-69页 |
3.3.2 修正模型材料参数的确定 | 第69-71页 |
3.3.3 激光熔覆再制造毛坯剩余寿命评估 | 第71-73页 |
3.4 小结 | 第73-74页 |
第四章 激光熔覆热-疲劳耦合损伤评估 | 第74-91页 |
4.1 激光熔覆热-疲劳耦合损伤评估模型 | 第74-79页 |
4.1.1 Chaboche非线性连续疲劳累积损伤模型修正 | 第74-75页 |
4.1.2 模型材料参数的确定 | 第75-76页 |
4.1.3 激光熔覆热-疲劳耦合损伤评估 | 第76-79页 |
4.2 基于金属磁记忆方法的热-疲劳耦合损伤检测 | 第79-89页 |
4.2.1 金属磁记忆技术概述 | 第79-81页 |
4.2.2 激光熔覆试件制备 | 第81页 |
4.2.3 激光熔覆试件初始热损伤检测 | 第81-85页 |
4.2.4 熔覆试件热-疲劳耦合损伤检测 | 第85-89页 |
4.3 小结 | 第89-91页 |
第五章 激光熔覆再制造产品寿命评估 | 第91-114页 |
5.1 基于非线性连续损伤的激光熔覆再制造试件寿命评估 | 第91-93页 |
5.2 基于能量法的激光熔覆再制造试件寿命评估 | 第93-101页 |
5.2.1 常用能量法简介 | 第93-96页 |
5.2.2 激光熔覆试件疲劳裂纹萌生寿命评估 | 第96-99页 |
5.2.3 激光熔覆试件疲劳裂纹扩展寿命评估 | 第99-101页 |
5.3 激光熔覆再制造铁路车轮寿命评估 | 第101-112页 |
5.3.1 铁路车轮常见损伤 | 第101-105页 |
5.3.2 铁路车轮损伤评估常用模型 | 第105-107页 |
5.3.3 再制造车轮损伤评估模型修正 | 第107-108页 |
5.3.4 再制造铁路车轮损伤评估 | 第108-111页 |
5.3.5 再制造铁路车轮寿命评估 | 第111-112页 |
5.4 小结 | 第112-114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14-117页 |
6.1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| 第114-116页 |
6.2 后期工作展望 | 第116-11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7-130页 |
致谢 | 第130-131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31-13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