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机的应用论文--计算机网络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

可重构虚拟化路由器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研究

摘要第11-13页
Abstract第13-14页
第一章 绪论第15-27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第15-19页
    1.2 可重构虚拟化路由器发展趋势与挑战第19-23页
    1.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文章结构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主要研究内容及贡献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本文结构第24-27页
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第27-45页
    2.1 路由器开放技术研究第27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主动网络与可编程网络时代的开放技术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控制与数据分离时代的开放技术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软件定义网络时代的开放技术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网络设备开放性的总结与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 2.2 路由器虚拟化技术研究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路由器虚拟化技术的发展脉络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路由器虚拟化的物理承载平台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路由器虚拟化隔离机制的实现方式第38-39页
    2.3 路由器平台功能重构技术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路由平台功能重构模型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支持路由器功能重构的可编程硬件平台第41-42页
    2.4 软件路由器平台性能优化技术第42-43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43-45页
第三章 新型可重构路由器体系结构模型:RiDC第45-59页
    3.1 问题的分析与描述第45-46页
    3.2 RiDC路由器体系结构模型第46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RiDC体系结构概述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接口交换部件结构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分组处理部件结构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控制部件结构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数据与控制交换结构第52-53页
    3.3 RiDC的重构方式第53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重构方式分析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设备规模的重构方式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业务性能的重构方式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部件级平台功能的重构方式第56-57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57-59页
第四章 RiDC数据平面分组处理部件功能重构方法第59-75页
    4.1 问题的分析与描述第59-60页
    4.2 基于DAG的RiDC分组处理部件功能拓扑模型第60-61页
    4.3 RiDC功能拓扑重构接口第61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带回路避免的DAG图的合并算法第62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无乱序现象的DAG图的删除算法第67-68页
    4.4 基于通用多核平台的RiDC功能拓扑重构实例化框架第68-71页
    4.5 功能拓扑重构框架的验证第71-73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73-75页
第五章 面向多核平台的RiDC数据平面性能重构方法第75-91页
    5.1 问题的分析与描述第75-76页
    5.2 DAG任务图计算开销资源定义第76-79页
    5.3 基于多流量属性的多核计算资源分配算法第79-84页
    5.4 面向多核平台任务实例映射方法第84-86页
    5.5 多核分配算法的仿真实验验证第86-88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88-91页
第六章 面向多核平台的RiDC数据平面物理资源保障方法第91-111页
    6.1 问题的分析与描述第91-93页
    6.2 资源保障调度算法的基本思想第93-95页
    6.3 入向资源保障调度算法第95-10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入向调度队列选择第95-9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入向资源保障判定过程第98-100页
    6.4 出向资源保障调度算法第100-106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出向调度队列选择第101-103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出向资源保障判定第103-106页
    6.5 实验与验证第106-110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入向资源保障算法调度过程的仿真验证第106-108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出向资源保障算法调度过程的仿真验证第108-110页
    6.6 本章小结第110-111页
第七章 基于COTS平台的RiDC原型系统设计实现第111-131页
    7.1 问题的分析与描述第112-113页
    7.2 RiDC原型系统实现关键支撑技术第113-120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RiDC部件间开放交互协议第114-115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RiDC外部物理接口映射机制第115-116页
        7.2.3 控制部件运行环境第116-118页
        7.2.4 分组处理部件运行环境第118-120页
    7.3 RiDC原型系统验证第120-130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数据平面基本性能验证第121-123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控制平面基本处理时延验证第123-126页
        7.3.3 原型系统可重构能力验证第126-128页
        7.3.4 数据平面虚拟化隔离能力验证第128-130页
    7.4 本章小结第130-131页
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31-135页
    8.1 本文总结第131-132页
    8.2 未来工作第132-135页
致谢第135-137页
参考文献第137-147页
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47页

论文共14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速网络内容分析识别系统关键技术研究
下一篇:移动目标防御技术若干关键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