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6页 |
| 引言 | 第6-9页 |
| 第一章 白银时代知识分子的思想价值转向 | 第9-19页 |
| 一、白银时代在俄罗斯文化史中的特殊地位 | 第9-12页 |
| 二、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独特身份 | 第12-14页 |
| 三、俄罗斯“白银时代”文学对于知识分子的身份职能的文化反思 | 第14-17页 |
| (一) 多余人的悲剧 | 第14-16页 |
| (二) 拯救者——新人 | 第16-17页 |
| (三) 被拯救者 | 第17页 |
| 四、从启蒙到被怜悯 | 第17-18页 |
| 五、《路标》的反省 | 第18-19页 |
| 第二章 “白银时代”文学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转变之路 | 第19-30页 |
| 一、在幻境中期盼救赎的知识分子——《大师和玛格丽特》中的大师 | 第19-22页 |
| 二、在现代性中迷失自我的知识分子——《我们》中的D—503 | 第22-25页 |
| 三、在传统与变革、革命与反革命中寻找救赎——《彼得堡》 | 第25-30页 |
| (一) 彼得堡对于知识分子的象征意义 | 第25-26页 |
| (二) 中间性的知识分子——尼古拉形象 | 第26-28页 |
| (三) 真正的革命平民知识分子的困境之路——杜德金之路 | 第28-30页 |
| 第三章 知识分子形象之所以转变的深层原因 | 第30-34页 |
| 一、历史、政治变革、社会形势导致的希望拯救但却陷于被拯救的怪圈 | 第30-32页 |
| 二、宗教层面新宗教信仰、弥赛亚对于知识分子的影响 | 第32-34页 |
| (一) 新宗教意识的多元化 | 第32-33页 |
| (二) 末日论与弥赛亚说 | 第33-34页 |
| 结论 | 第34-35页 |
| 注释 | 第35-3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7-39页 |
| 致谢 | 第3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