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ASM2d的多级AO工艺模拟及其在系统稳定调控中的应用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8页 |
1.1 课题来源及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1.1 课题背景 | 第11页 |
1.1.2 课题来源 | 第11-12页 |
1.2 多级AO工艺及其稳定调控 | 第12-13页 |
1.2.1 多级AO工艺简介 | 第12-13页 |
1.2.2 多级AO工艺稳定调控 | 第13页 |
1.3 多级AO工艺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| 第13-16页 |
1.3.1 活性污泥模型的发展 | 第13-14页 |
1.3.2 ASM2d模型应用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3.3 活性污泥模型软件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| 第15页 |
1.3.4 多级AO工艺数学模型 | 第15-16页 |
1.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内容 | 第16-18页 |
1.4.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6页 |
1.4.2 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4.3 技术路线图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 | 第18-27页 |
2.1 试验材料 | 第18页 |
2.1.1 试验原水 | 第18页 |
2.1.2 试验药剂 | 第18页 |
2.2 试验装置及方法 | 第18-22页 |
2.2.1 GPS-X模拟软件及方法 | 第18-19页 |
2.2.2 多级AO试验运行装置及方法 | 第19页 |
2.2.3 ASM2d数学模型 | 第19-22页 |
2.3 检测方法 | 第22-27页 |
2.3.1 常规指标检测方法 | 第22页 |
2.3.2 其他检测方法 | 第22-27页 |
第3章 多级AO工艺数学模型的建立 | 第27-40页 |
3.1 多级AO系统的工艺模型构建 | 第27-28页 |
3.1.1 多级AO基本工序 | 第27页 |
3.1.2 GPS-X模型构建 | 第27-28页 |
3.2 模型灵敏度分析 | 第28-32页 |
3.2.1 化学计量学参数灵敏度分析 | 第29-30页 |
3.2.2 动力学参数灵敏度分析 | 第30-32页 |
3.3 进水组分和模型参数确定 | 第32-34页 |
3.3.1 进水组分确定 | 第32页 |
3.3.2 模型参数确定 | 第32-34页 |
3.4 多级AO系统模型建立 | 第34-38页 |
3.4.1 静态模拟 | 第35页 |
3.4.2 模型的模拟与验证 | 第35-38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8-40页 |
第4章 多级AO工艺脱氮除磷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0-57页 |
4.1 两段好氧区DO的影响 | 第40-42页 |
4.1.1 1号好氧区DO影响特征 | 第40-42页 |
4.1.2 2号好氧区DO影响特征 | 第42页 |
4.2 硝化液回流比的影响 | 第42-45页 |
4.2.1 第一段硝化液回流比影响特征 | 第42-45页 |
4.2.2 第二段硝化液回流比影响特征 | 第45页 |
4.3 进水配比的影响 | 第45-48页 |
4.4 污泥回流比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4.5 水力停留时间的影响 | 第50页 |
4.6 功能区体积比的影响 | 第50-54页 |
4.6.1 厌氧区和1号缺氧区体积比影响特征 | 第51-53页 |
4.6.2 1号缺氧区和1号好氧区体积比影响特征 | 第53-54页 |
4.7 温度的影响 | 第54-56页 |
4.8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5章 多级AO系统调控方法研究 | 第57-68页 |
5.1 可调因素灵敏度分析 | 第57-58页 |
5.2 系统在冲击负荷下的稳定调控与节能降耗 | 第58-66页 |
5.2.1 高污泥负荷条件影响 | 第58-61页 |
5.2.2 高运行负荷率条件影响 | 第61-64页 |
5.2.3 低C/N条件影响 | 第64-66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66-68页 |
结论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
附录 A | 第76-78页 |
附录 B | 第78-79页 |
附录 C | 第79-82页 |
附录 D | 第82-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