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路客运监督管理评价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9-14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4 论文技术路线 | 第13-14页 |
2 铁路客运监督管理的内容及现状 | 第14-19页 |
2.1 政府监督管理的含义和必要性 | 第14-15页 |
2.1.1 政府监督管理的含义 | 第14页 |
2.1.2 政府监管铁路行业的必要性 | 第14-15页 |
2.2 政府对铁路部门监督管理的发展历程 | 第15-16页 |
2.3 政府对铁路客运监管的机构及其职责 | 第16-17页 |
2.4 国家铁路局对铁路客运监管的内容 | 第17-19页 |
3 铁路客运事故案例分析及监管指标研究 | 第19-27页 |
3.1 客运事故案例 | 第19-20页 |
3.1.1 集通铁路道德站事故及成因 | 第19页 |
3.1.2 兰新线轨道车侵入客车进路事故及成因 | 第19-20页 |
3.1.3 新疆自然灾害造成事故及成因 | 第20页 |
3.1.4 兰州西站吸污作业事故及成因 | 第20页 |
3.2 客运站事故成因分析 | 第20-21页 |
3.2.1 从人员角度分析 | 第20页 |
3.2.2 从设备角度分析 | 第20-21页 |
3.2.3 从环境角度分析 | 第21页 |
3.3 建立客运监督管理评价指标 | 第21-27页 |
3.3.1 安全风险指标 | 第21-22页 |
3.3.2 服务质量指标 | 第22-24页 |
3.3.3 旅客满意度指标 | 第24-25页 |
3.3.4 集散能力指标 | 第25-27页 |
4 铁路客运监督管理评价方法确定 | 第27-38页 |
4.1 客运监督管理体系的构建 | 第27-30页 |
4.2 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30-34页 |
4.2.1 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选取 | 第30页 |
4.2.2 AHP法确定指标权重 | 第30-34页 |
4.3 客运监督管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| 第34-38页 |
4.3.1 指标隶属度的计算函数 | 第34-37页 |
4.3.2 分层模糊评价 | 第37-38页 |
5 兰州站客运监督管理评价研究 | 第38-53页 |
5.1 兰州站概述 | 第38页 |
5.2 AHP法确定指标权重 | 第38-42页 |
5.2.1 A-B层比较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| 第38-39页 |
5.2.2 B-C层比较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| 第39-41页 |
5.2.3 A-C层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| 第41-42页 |
5.3 确定指标隶属度 | 第42-45页 |
5.4 分层模糊评价 | 第45-48页 |
5.5 客运监督管理加强措施 | 第48-53页 |
5.5.1 宏观层面上的加强措施 | 第48-49页 |
5.5.2 微观层面上的加强措施 | 第49-53页 |
结论 | 第53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