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家围子东部地区深层致密砂砾岩沉积相分析与储层预测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前言 | 第9-12页 |
0.1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9页 |
0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0.3 研究思路及关键技术手段 | 第10-12页 |
第一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 | 第12-15页 |
1.1 地层特征 | 第12-13页 |
1.2 构造特征 | 第13-14页 |
1.3 沉积特征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层序划分及地层分布特征 | 第15-26页 |
2.1 沙河子组层序划分依据及界面识别标志 | 第15-19页 |
2.1.1 地震识别标志 | 第16-17页 |
2.1.2 测井识别标志 | 第17-18页 |
2.1.3 岩性识别标志 | 第18-19页 |
2.2 层序地层格架建立及反射界面追踪 | 第19-23页 |
2.3 层序地层分布特征 | 第23-26页 |
第三章 井震联合的沉积相分析 | 第26-41页 |
3.1 沉积相类型 | 第26-31页 |
3.1.1 沉积相标志 | 第26-28页 |
3.1.2 沉积相特征 | 第28-31页 |
3.2 井震结合及正演模拟分析 | 第31-34页 |
3.3 地震属性优选及沉积相刻画 | 第34-41页 |
3.3.1 地震属性原理及种类 | 第34-36页 |
3.3.2 属性优选 | 第36-37页 |
3.3.3 各层序沉积相刻画 | 第37-38页 |
3.3.4 各层序沉积相分布特征 | 第38-41页 |
第四章 叠后和叠前联合反演砂体及储层预测 | 第41-55页 |
4.1 测井曲线处理 | 第41-46页 |
4.1.1 测井曲线环境校正 | 第41-43页 |
4.1.2 测井曲线归一化处理 | 第43-44页 |
4.1.3 横波曲线预测 | 第44-46页 |
4.2 岩石物理分析 | 第46页 |
4.3 地震反演种类及优选 | 第46-50页 |
4.4 叠前叠后反演联合砂体预测 | 第50-53页 |
4.4.1 反演效果分析 | 第50-52页 |
4.4.2 砂体分布规律 | 第52-53页 |
4.5 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储层预测 | 第53-54页 |
4.6 有利区带预测 | 第54-55页 |
结论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8页 |
作者简介、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| 第58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