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9-34页 |
1.1 簕菜概述 | 第19-22页 |
1.1.1 簕菜的药用历史 | 第19页 |
1.1.2 簕菜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| 第19-20页 |
1.1.3 簕菜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| 第20-22页 |
1.2 前列腺癌及抗肿瘤药物多西他赛研究进展 | 第22-27页 |
1.2.1 概述 | 第22-23页 |
1.2.2 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 | 第23-24页 |
1.2.3 治疗手段 | 第24-25页 |
1.2.4 联合用药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 | 第25-26页 |
1.2.5 抗肿瘤药物多西他赛的研究进展 | 第26-27页 |
1.3 胰腺癌及抗肿瘤药物吉西他滨的研究进展 | 第27-32页 |
1.3.1 概述 | 第27-28页 |
1.3.2 胰腺癌的发病机制 | 第28页 |
1.3.3 治疗手段 | 第28-29页 |
1.3.4 联合用药在胰腺癌中的应用 | 第29-30页 |
1.3.5 吉西他滨与癌症 | 第30-32页 |
1.4 本课题研究背景与研究内容 | 第32-34页 |
1.4.1 本课题研究背景 | 第32页 |
1.4.2 本课题研究内容 | 第32-34页 |
第二章 簕菜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| 第34-40页 |
2.1 引言 | 第34页 |
2.2 实验原料 | 第34页 |
2.3 实验仪器与试剂 | 第34-35页 |
2.4 实验方法 | 第35-36页 |
2.4.1 簕菜有效物质的提取 | 第35页 |
2.4.2 簕菜活性三萜化合物分离及纯化 | 第35-36页 |
2.5 结果与分析 | 第36-39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三章 簕菜化合物E12-1、E13-1、绿原酸、乌苏酸分别与多西他赛联合用药对前列腺癌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| 第40-61页 |
3.1 引言 | 第40页 |
3.2 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40-42页 |
3.3 实验方法 | 第42-48页 |
3.3.1 细胞培养 | 第42页 |
3.3.2 溶液配制 | 第42-43页 |
3.3.3 MTT染色实验 | 第43页 |
3.3.4 药物分组 | 第43-44页 |
3.3.5 台盼蓝染色法 | 第44-45页 |
3.3.6 细胞凋亡实验 | 第45页 |
3.3.7 细胞划痕实验 | 第45-46页 |
3.3.8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| 第46-47页 |
3.3.9 蛋白质印迹法 | 第47-48页 |
3.3.10 数据处理分析 | 第48页 |
3.4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48-57页 |
3.4.1 MTT染色实验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 | 第48页 |
3.4.2 台盼蓝染色测定细胞生存率结果 | 第48-49页 |
3.4.3 细胞凋亡检测PI染色形态学结果 | 第49-52页 |
3.4.4 细胞划痕实验测定细胞愈合结果 | 第52-55页 |
3.4.5 化合物与多西他赛联用对NF-κB表达抑制作用 | 第55-56页 |
3.4.6 免疫印迹法对化合物与多西他赛联用蛋白表达水平检测 | 第56-57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7-61页 |
第四章 化合物E12-1、E13-1、绿原酸、乌苏酸分别与吉西他滨联合用药对胰腺癌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| 第61-78页 |
4.1 引言 | 第61页 |
4.2 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61-62页 |
4.3 实验方法 | 第62-65页 |
4.3.1 细胞培养 | 第62页 |
4.3.2 溶液配制 | 第62页 |
4.3.3 MTT染色实验 | 第62页 |
4.3.4 药物分组 | 第62-63页 |
4.3.5 台盼蓝染色法 | 第63页 |
4.3.6 细胞凋亡实验 | 第63-64页 |
4.3.7 细胞划痕实验 | 第64页 |
4.3.8 蛋白质印迹法 | 第64-65页 |
4.3.9 数据处理分析 | 第65页 |
4.4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65-74页 |
4.4.1 MTT染色实验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 | 第65页 |
4.4.2 台盼蓝染色测定细胞生存率结果 | 第65-66页 |
4.4.3 细胞凋亡检测PI染色形态学结果 | 第66-69页 |
4.4.4 细胞划痕实验测定细胞愈合结果 | 第69-72页 |
4.4.5 免疫印迹法对化合物与吉西他滨联用蛋白表达水平检测 | 第72-74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74-78页 |
第五章 化合物E12-1、E13-1、绿原酸、乌苏酸相互联用对前列腺癌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| 第78-95页 |
5.1 引言 | 第78页 |
5.2 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78-79页 |
5.3 实验方法 | 第79-81页 |
5.3.1 细胞培养 | 第79页 |
5.3.2 溶液配制 | 第79页 |
5.3.3 药物分组 | 第79-80页 |
5.3.4 台盼蓝染色法 | 第80页 |
5.3.5 细胞凋亡实验 | 第80页 |
5.3.6 细胞划痕实验 | 第80页 |
5.3.7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| 第80-81页 |
5.3.8 蛋白质印迹法 | 第81页 |
5.3.9 数据处理分析 | 第81页 |
5.4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81-91页 |
5.4.1 台盼蓝染色测定细胞生存率结果 | 第81-82页 |
5.4.2 细胞凋亡检测PI染色形态学结果 | 第82-85页 |
5.4.3 细胞划痕实验测定细胞愈合结果 | 第85-88页 |
5.4.4 化合物相互联用对NF-κB表达抑制作用 | 第88-89页 |
5.4.5 免疫印迹法对化合物相互联用蛋白表达水平检测 | 第89-91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91-95页 |
第六章 化合物E12-1、E13-1、绿原酸、乌苏酸相互联用对胰腺癌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| 第95-109页 |
6.1 引言 | 第95页 |
6.2 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95-96页 |
6.3 实验方法 | 第96-98页 |
6.3.1 细胞培养 | 第96页 |
6.3.2 溶液配制 | 第96页 |
6.3.3 药物分组 | 第96-97页 |
6.3.4 台盼蓝染色法 | 第97页 |
6.3.5 细胞凋亡实验 | 第97页 |
6.3.6 细胞划痕实验 | 第97页 |
6.3.7 蛋白质印迹法 | 第97-98页 |
6.3.8 数据处理分析 | 第98页 |
6.4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98-105页 |
6.4.1 台盼蓝染色测定细胞生存率结果 | 第98-99页 |
6.4.2 细胞凋亡检测PI染色形态学结果 | 第99-101页 |
6.4.3 细胞划痕实验测定细胞愈合结果 | 第101-104页 |
6.4.4 免疫印迹法对化合物相互联用蛋白表达水平检测 | 第104-105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105-109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109-111页 |
附图 | 第111-11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3-121页 |
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与专利 | 第121-124页 |
致谢 | 第124-12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