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机的应用论文--信息处理(信息加工)论文--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

图形图像的静电力触觉再现多参量渲染方法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0-20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触觉再现装置的研究现状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触觉再现渲染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4-18页
    1.3 主要研究工作及内容安排第18-19页
    1.4 本章小结第19-20页
第2章 静电力触觉再现系统与多参量渲染方案第20-24页
    2.1 静电力触觉再现原理及力学模型第20-21页
    2.2 静电力触觉再现平台第21-22页
    2.3 静电力触觉再现多参量渲染方案第22-23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3-24页
第3章 静电力触觉再现系统等效电路分析第24-36页
    3.1 静电力触觉再现系统参数分析第24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系统接地方式对静电力的影响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人体接地点位置对静电力的影响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人体内部阻抗对静电力的影响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系统绝缘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第30页
    3.2 静电力触觉再现系统特性分析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系统频率特性分析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系统波形特性分析第31-32页
    3.3 等效电路的有效性分析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力测量平台的搭建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等效电路的频率特性有效性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等效电路的波形特性有效性第34-35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35-36页
第4章 驱动信号的静电力触觉感知模型建立第36-48页
    4.1 触觉共有感知特性研究第36-37页
    4.2 驱动信号的共有感知特性渲染能力第37-40页
    4.3 感知特性与信号参量的渲染模型第40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感知特性-信号幅度渲染模型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感知特性-信号频率渲染模型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信号波形渲染第45-47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47-48页
第5章 图形图像的触觉再现多参量渲染方法研究第48-64页
    5.1 基本图形的力模型建立及多参量渲染方法研究第48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力模型建立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多参量渲染方法研究第51-55页
    5.2 图像的触觉再现多参量渲染方法研究第55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图像边缘信息和纹理信息的提取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图像的多参量渲染方法第56-58页
    5.3 多参量渲染方法有效性验证第58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图形的多参量渲染方法有效性验证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图像的多参量渲染方法有效性验证第61-62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62-64页
第6章 总结及展望第64-66页
    6.1 全文工作及贡献第64-65页
    6.2 未来工作展望第65-66页
参考文献第66-72页
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72-74页
致谢第74页

论文共7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标签、时序和用户历史点击的张量分解推荐算法
下一篇:自然图像识别的集成迁移学习方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