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| 第11-17页 |
1.2.1 知觉现象学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| 第11-14页 |
1.2.2 体验式商业空间设计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| 第14-17页 |
1.3 研究方法及框架 | 第17-20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3.2 研究框架 | 第18-19页 |
1.3.3 章节概述 | 第19-20页 |
1.4 研究的创新性 | 第20页 |
1.5 本章小结 | 第20-21页 |
第2章 知觉现象学理论概述及其与体验式商业空间设计的关联性 | 第21-30页 |
2.1 知觉现象学理论概述 | 第21-22页 |
2.2 知觉现象学的师承关系 | 第22-26页 |
2.2.1 胡塞尔的现象学 | 第24页 |
2.2.2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法 | 第24-25页 |
2.2.3 梅洛·庞蒂的知觉现象学 | 第25-26页 |
2.3 知觉现象学与体验式商业空间设计的关联性解读 | 第26-28页 |
2.3.1 知觉现象学对体验式商业空间设计的指导意义 | 第26-27页 |
2.3.2 知觉现象学带给体验式商业空间设计的思考与启示 | 第27-28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8-30页 |
第3章 知觉现象学在体验式商业空间设计中的特征解析 | 第30-39页 |
3.1 知觉与体验 | 第30页 |
3.2 空间与知觉体验的联系 | 第30-31页 |
3.3 体验式商业空间中的知觉体验 | 第31-37页 |
3.3.1 视觉体验 | 第31-32页 |
3.3.2 听觉体验 | 第32-34页 |
3.3.3 触觉体验 | 第34-35页 |
3.3.4 嗅觉和味觉体验 | 第35-36页 |
3.3.5 知觉体验的交互作用 | 第36-37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7-39页 |
第4章 体验式商业空间设计中知觉体验的营造策略 | 第39-60页 |
4.1 空间体验主题的定位 | 第39-45页 |
4.1.1 品牌体验主题 | 第39-40页 |
4.1.2 艺术体验主题 | 第40-43页 |
4.1.3 生活体验主题 | 第43-44页 |
4.1.4 情境体验主题 | 第44-45页 |
4.1.5 娱乐体验主题 | 第45页 |
4.2 空间动态情节的组织 | 第45-54页 |
4.2.1 空间序列的建构 | 第46-49页 |
4.2.2 情感路径的贯穿 | 第49-52页 |
4.2.3 主题意境的呈现 | 第52-54页 |
4.3 空间静态氛围的营造 | 第54-58页 |
4.3.1 光影的烘托 | 第54-55页 |
4.3.2 色彩的营造 | 第55-57页 |
4.3.3 聆听的共鸣 | 第57页 |
4.3.4 触摸的可视 | 第57页 |
4.3.5 气味的记忆 | 第57-58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8-60页 |
第5章 知觉现象学在体验式商业空间设计中的应用——以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为例 | 第60-76页 |
5.1 K11购物艺术中心主题情境的呈现 | 第60-69页 |
5.1.1 艺术之旅的主题定位 | 第61-62页 |
5.1.2 导入体验元素 | 第62-69页 |
5.2 K11购物艺术中心动态情节的组织 | 第69-73页 |
5.2.1 整体功能配置 | 第69-71页 |
5.2.2 空间流线布局 | 第71-72页 |
5.2.3 内外展陈规划 | 第72-73页 |
5.3 K11购物艺术中心静态氛围的营造 | 第73-74页 |
5.3.1 场景氛围营造 | 第73-74页 |
5.3.2 空间材质运用 | 第74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74-76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6-79页 |
6.1 结论 | 第76-78页 |
6.2 展望 | 第78-79页 |
致谢 | 第79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