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1.2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| 第11-14页 |
1.2.1 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 | 第11-12页 |
1.2.2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构成 | 第12-13页 |
1.2.3 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栈 | 第13-14页 |
1.3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| 第14-18页 |
1.3.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| 第14-15页 |
1.3.2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关键技术 | 第15-17页 |
1.3.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性能评价 | 第17-18页 |
1.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聚合路由算法 | 第20-33页 |
2.1 数据聚合概述 | 第20-21页 |
2.1.1 数据聚合概念 | 第20页 |
2.1.2 数据聚合与数据融合的区别 | 第20-21页 |
2.1.3 数据聚合的作用 | 第21页 |
2.2 数据聚合的关键问题 | 第21-22页 |
2.3 典型数据聚合路由算法 | 第22-32页 |
2.3.1 基于平面网络结构的路由算法 | 第22-25页 |
2.3.2 基于分簇结构的路由算法 | 第25-28页 |
2.3.3 基于树状结构的路由算法 | 第28-30页 |
2.3.4 基于链路的路由算法 | 第30-32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三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内节点定位算法 | 第33-46页 |
3.1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问题概述 | 第33-35页 |
3.1.1 节点定位的基本概念 | 第33-34页 |
3.1.2 节点定位评价指标 | 第34-35页 |
3.2 节点定位算法分类 | 第35-37页 |
3.2.1 基于测距的定位算法 | 第35-37页 |
3.2.2 非测距的定位算法 | 第37页 |
3.3 典型非测距定位算法 | 第37-41页 |
3.3.1 质心算法 | 第37-39页 |
3.3.2 APIT算法 | 第39-41页 |
3.4 基本定位方法 | 第41-45页 |
3.4.1 三边测量法(Trilateration) | 第41-42页 |
3.4.2 三角测量法(Traingulation) | 第42-43页 |
3.4.3 极大似然估计法(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) | 第43-45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四章 基于虚拟力的数据聚合路由算法 | 第46-58页 |
4.1 引言 | 第46页 |
4.2 数据聚合系统模型 | 第46-47页 |
4.2.1 数据聚合网络模型 | 第46页 |
4.2.2 节点功率模型 | 第46-47页 |
4.2.3 数据聚合模型 | 第47页 |
4.3 基于虚拟力的数据聚合算法(VFE) | 第47-52页 |
4.3.1 算法设计思想 | 第47-48页 |
4.3.2 构建消耗势能场 | 第48-50页 |
4.3.3 虚拟力算法 | 第50-52页 |
4.4 仿真与性能分析 | 第52-57页 |
4.4.1 仿真工具介绍 | 第52-53页 |
4.4.2 仿真场景设置 | 第53页 |
4.4.3 VFE算法仿真结果 | 第53-57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五章 非测距节点定位算法TDV-Hop算法 | 第58-69页 |
5.1 引言 | 第58页 |
5.2 DV-Hop算法及TDV-Hop算法 | 第58-63页 |
5.2.1 DV-Hop算法 | 第58-60页 |
5.2.2 DV-Hop算法的改进算法TDV-Hop算法 | 第60-63页 |
5.3 仿真与性能分析 | 第63-66页 |
5.3.1 仿真场景设置 | 第63-64页 |
5.3.2 TDV-Hop算法仿真结果 | 第64-66页 |
5.4 TDV-Hop算法的应用 | 第66-68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9-71页 |
6.1 研究总结 | 第69-70页 |
6.2 研究展望 | 第70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| 第77-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