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4页 |
1.1 前言 | 第12页 |
1.2 CO_2的利用 | 第12-13页 |
1.3 负载型Salen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| 第13-16页 |
1.3.1 无机载体固载的Salen催化剂 | 第14-16页 |
1.3.2 有机载体固载的Salen催化剂 | 第16页 |
1.3.3 新型固载的Salen催化剂 | 第16页 |
1.4 CO_2与环氧化物反应选择性的研究现状 | 第16-21页 |
1.4.1 产物选择性 | 第16-18页 |
1.4.2 区域选择性 | 第18-20页 |
1.4.3 光学选择性 | 第20-21页 |
1.5 聚苯胺及衍生物的性能及应用 | 第21-22页 |
1.5.1 聚苯胺及衍生物 | 第21页 |
1.5.2 聚苯胺及衍生物应用 | 第21-22页 |
1.6 选题依据及论文构思 | 第22-24页 |
1.6.1 研究内容 | 第23页 |
1.6.2 研究方法 | 第23-24页 |
第二章 负载型SalenCr~Ⅲ Cl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| 第24-36页 |
2.1 引言 | 第24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24-28页 |
2.2.1 实验试剂 | 第24-26页 |
2.2.2 实验仪器设备 | 第26页 |
2.2.3 催化剂的制备 | 第26-28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28-34页 |
2.3.1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| 第28-29页 |
2.3.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| 第29-30页 |
2.3.3 X射线衍射分析 | 第30-31页 |
2.3.4 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分析 | 第31-32页 |
2.3.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| 第32-33页 |
2.3.6 催化剂结构的初步假设 | 第33-34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4-36页 |
第三章 负载型SalenCr~Ⅲ Cl催化剂用于CO_2与环氧环己烷共聚反应 | 第36-52页 |
3.1 引言 | 第36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36-38页 |
3.2.1 实验试剂 | 第36-37页 |
3.2.2 实验仪器设备 | 第37页 |
3.2.3 催化剂与环氧环己烷的共聚反应 | 第37-38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8-48页 |
3.3.1 均相SalenCrmCl用量对共聚反应的影响 | 第38-40页 |
3.3.2 负载型催化剂中单体用量对共聚反应影响 | 第40-43页 |
3.3.3 负载型催化剂载体中酸掺杂对共聚反应的影响 | 第43-4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8-52页 |
第四章 CO_2与环氧环己烷共聚反应产物选择性研究 | 第52-62页 |
4.1 引言 | 第52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52-56页 |
4.2.1 实验试剂 | 第52-53页 |
4.2.2 实验仪器设备 | 第53页 |
4.2.3 CO_2与环氧化物的共聚反应 | 第53页 |
4.2.4 共聚反应在产物、区域及立体选择性研究及分析方法 | 第53-56页 |
4.3 催化剂负载化对共聚产物选择性的影响 | 第56-58页 |
4.4 负载型催化剂手性掺杂对共聚产物的选择性影响 | 第58-60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0-62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2-68页 |
5.1 结论 | 第62-66页 |
5.2 创新点 | 第66页 |
5.3 后续工作展望 | 第66-68页 |
致谢 | 第68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8页 |
附录 | 第78页 |
A: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| 第78页 |
B:攻读硕士期间获得奖励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