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3页 |
1.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课题的来源 | 第10页 |
1.1.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围护结构内流动换热特性的研究现状 | 第11-20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7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7-20页 |
1.3 国内外文献综述总结 | 第20-21页 |
1.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21-23页 |
第2章 烟道型复合墙体的提出及其热工性能参数 | 第23-33页 |
2.1 北方农宅的主要供暖形式调研 | 第23-24页 |
2.2 北方农宅外围护结构调研 | 第24-25页 |
2.3 新型烟道型复合墙体的提出 | 第25-28页 |
2.4 烟道型复合墙体热工性能参数 | 第28-31页 |
2.4.1 墙体表面温度 | 第28-29页 |
2.4.2 墙体蓄热特性 | 第29-30页 |
2.4.3 墙体变温速率 | 第30-31页 |
2.4.4 墙体烟气热回收率 | 第31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1-33页 |
第3章 烟道型复合墙体的热工性能运行测试 | 第33-47页 |
3.1 烟道型复合墙体热工性能测试台 | 第33-35页 |
3.2 烟道型复合墙体测件搭建 | 第35-36页 |
3.3 烟道型复合墙体测点布置 | 第36-37页 |
3.4 烟道型复合墙体测试仪器 | 第37-39页 |
3.5 烟道型复合墙体测试步骤 | 第39-41页 |
3.6 测试结果分析 | 第41-46页 |
3.6.1 烟道型复合墙体表面温度 | 第42-44页 |
3.6.2 烟道型复合墙体表面热流密度 | 第44-45页 |
3.6.3 烟道型复合墙体表面变温速率 | 第45-46页 |
3.6.4 烟道型复合墙体烟道出口速度 | 第46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4章 烟道型复合墙体内烟气流动换热模型及求解 | 第47-59页 |
4.1 烟道型复合墙体物理模型 | 第47-48页 |
4.2 墙体内烟气流动换热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| 第48-54页 |
4.2.1 控制方程的建立 | 第48-49页 |
4.2.2 湍流模型的选择 | 第49-51页 |
4.2.3 数值计算方法的选择 | 第51页 |
4.2.4 材料物性参数设置 | 第51-52页 |
4.2.5 边界条件设置 | 第52-54页 |
4.3 网格无关性验证 | 第54-55页 |
4.4 模型验证分析 | 第55-58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5章 烟道型复合墙体内烟气的流动换热模拟分析 | 第59-86页 |
5.1 烟道型复合墙体热工性能随烟道结构的变化规律 | 第59-65页 |
5.1.1 墙体表面温度随烟道结构的变化 | 第59-62页 |
5.1.2 墙体表面热流密度随烟道结构的变化 | 第62-64页 |
5.1.3 墙体烟气热回收率随烟道结构的变化 | 第64-65页 |
5.2 烟道型复合墙体热工性能随保温层及空腔厚度的变化规律 | 第65-72页 |
5.2.1 墙体表面温度随保温层及空腔厚度的变化 | 第65-69页 |
5.2.2 墙体表面热流密度随保温层及空腔厚度的变化 | 第69-70页 |
5.2.3 墙体表面变温速率随保温层及空腔厚度的变化 | 第70-71页 |
5.2.4 墙体烟气热回收率随保温层及空腔厚度的变化 | 第71-72页 |
5.3 墙体热工性能随折烟隔板宽度的变化规律 | 第72-80页 |
5.3.1 墙体表面温度随折烟隔板宽度的变化 | 第73-76页 |
5.3.2 墙体烟道内流场随折烟隔板宽度的变化 | 第76-77页 |
5.3.3 墙体表面热流密度随折烟隔板宽度的变化 | 第77-78页 |
5.3.4 墙体表面变温速率随折烟隔板宽度的变化 | 第78-79页 |
5.3.5 墙体烟气热回收率随折烟隔板宽度的变化 | 第79-80页 |
5.4 墙体热工性能随烟道进口流速的变化规律 | 第80-85页 |
5.4.1 墙体表面温度随烟道进口流速的变化 | 第80-82页 |
5.4.2 墙体表面热流密度随烟道进口流速的变化 | 第82-83页 |
5.4.3 墙体表面变温速率随烟道进口流速的变化 | 第83-84页 |
5.4.4 墙体烟气热回收率随烟道进口流速的变化 | 第84-85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85-86页 |
结论 | 第86-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8-93页 |
致谢 | 第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