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6-7页 |
缩略词 | 第11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9页 |
1.1 高血脂及降血脂药物研究进展 | 第13-21页 |
1.1.1 高血脂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1.2 引起人体高血脂的相关因素 | 第14-15页 |
1.1.3 降胆固醇分子机制研究 | 第15-17页 |
1.1.4 降血脂药物研究现状 | 第17-21页 |
1.2 左旋班布特罗及其在降血脂方面的研究现状 | 第21-25页 |
1.2.1 班布特罗的结构及功效(β2受体激动剂) | 第21-22页 |
1.2.2 班布特罗与丁酰胆碱酯酶 | 第22-24页 |
1.2.3 左旋班布特罗与降血脂 | 第24-25页 |
1.3 高血脂症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及建立方法 | 第25-28页 |
1.3.1 高血脂小鼠 | 第25页 |
1.3.2 高血脂大鼠 | 第25-26页 |
1.3.3 高血脂白兔 | 第26页 |
1.3.4 转基因高血脂动物模型 | 第26-27页 |
1.3.5 家兔高血脂模型建立法 | 第27-28页 |
1.4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内容: | 第28页 |
1.5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和技术路线: | 第28-29页 |
第二章 左旋班布特罗在小鼠体内的降脂效果 | 第29-37页 |
2.1 引言 | 第29页 |
2.2 材料与方法 | 第29-32页 |
2.2.1 实验动物 | 第29页 |
2.2.2 仪器和试剂 | 第29-30页 |
2.2.3 实验方法 | 第30-32页 |
2.3 实验结果 | 第32-34页 |
2.3.1 R-BMB对ApoE-/-小鼠的LDL-C水平的影响 | 第32页 |
2.3.2 R-BMB对ApoE-/-小鼠的TC水平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2.3.3 R-BMB对ApoE-/-小鼠的HDL-C水平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2.3.4 R-BMB对ApoE-/-小鼠的TG水平的影响 | 第34页 |
2.4 讨论 | 第34-36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三章 左旋班布特罗在家兔体内的降脂效果 | 第37-46页 |
3.1 引言 | 第37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37-42页 |
3.2.1 实验动物 | 第37-38页 |
3.2.2 仪器和耗材 | 第38-39页 |
3.2.3 实验方法 | 第39-40页 |
3.2.4 标本收集 | 第40-41页 |
3.2.5 指标测定 | 第41页 |
3.2.6 统计学处理 | 第41-42页 |
3.3 结果 | 第42-44页 |
3.3.1 高脂喂养引起家兔血脂水平的升高作用 | 第42页 |
3.3.2 给药前后各组家兔血脂水平变化情况 | 第42-44页 |
3.3.3 肝脏形态学变化 | 第44页 |
3.4 讨论 | 第44-46页 |
第四章 左旋班布特罗对人血脂的降低效果 | 第46-68页 |
4.1 引言 | 第46-47页 |
4.2 实验方法 | 第47-51页 |
4.2.1 实验材料 | 第47-49页 |
4.2.2 实验方法 | 第49-51页 |
4.2.3 数据统计 | 第51页 |
4.3 结果 | 第51-63页 |
4.3.1 临床资料 | 第51-52页 |
4.3.2 Tmax处R-BMB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| 第52-54页 |
4.3.3 T_(24h)处R-BMB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| 第54-56页 |
4.3.4 R-BMB对血浆LDL微粒大小的变化 | 第56页 |
4.3.5 R-BMB与Rac-BMB降血脂效果比较 | 第56-57页 |
4.3.6 多剂量组患者在 24 h处的降脂效果 | 第57-59页 |
4.3.7 R-BMB达峰浓度与LDL-C和ApoB水平的相关性。 | 第59页 |
4.3.8 R-BMB达峰浓度与HDL-C和ApoA1 水平的相关性 | 第59-60页 |
4.3.9 不同剂量R-BMB达峰浓度与ApoA1/ApoB比值的相关性 | 第60页 |
4.3.10 R-BMB达峰浓度与TC水平的相关性 | 第60-61页 |
4.3.11 R-BMB达峰浓度与TG水平的相关性 | 第61-62页 |
4.3.12 R-BMB达峰浓度与Lp(a)水平的相关性 | 第62页 |
4.3.13 受试者血浆LDL-C、HDL-C、Apo B和ApoA1 之间相关性 | 第62-63页 |
4.4 讨论 | 第63-68页 |
4.4.1 R-BMB对血浆胆固醇的降低作用 | 第64-65页 |
4.4.2 R-BMB对血浆脂蛋白的降低作用 | 第65-66页 |
4.4.3 R-BMB多次给药后降脂效果 | 第66页 |
4.4.4 R-BMB与Rac-BMB降脂效果比较 | 第66-67页 |
4.4.5 胆固醇与脂蛋白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| 第67-68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68-69页 |
结论 | 第68页 |
创新之处 | 第68页 |
展望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6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8页 |
附件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