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--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--金属学(物理冶金)论文--金相学(金属的组织与性能)论文--金属的组织论文--合金的组织与相结构论文

Pb_nM_n(M=Cu、Ag、Au、Sn和Sb)团簇的理论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25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Pb基团簇的研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Cu基团簇的研究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Ag基团簇的研究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Au基团簇的研究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Sn基团簇的研究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6 Sb基团簇的研究第22-23页
    1.3 团簇的应用现状第23页
    1.4 选题意义与课题研究内容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选题意义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内容第24-25页
第二章 理论基础第25-30页
    2.1 从头算分子动力学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概述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Car-Parrinello分子动力学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系综第26页
    2.2 密度泛函理论基础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概述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Hohenberg-Kohn定理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Kohn-Sham方法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交换相关能泛函第28-30页
第三章 Pb_nCu_n(n=2-14)团簇的理论研究第30-38页
    3.1 计算方法第30页
    3.2 Pb_nCu_n(n=2-14)团簇的结构演化规律第30-32页
    3.3 Pb_nCu_n(n=2-14)团簇的相对稳定性及电子性质第32-36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36-38页
第四章 Pb_nAg_n(n=2-12)团簇的理论研究第38-46页
    4.1 计算方法第38-39页
    4.2 Pb_nAg_n(n=2-12)团簇的结构演化规律第39-41页
    4.3 Pb_nAg_n(n=2-12)团簇的相对稳定性及电子性质第41-45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45-46页
第五章 Pb_nAu_n(n=2-12)团簇的理论研究第46-59页
    5.1 计算方法第46-47页
    5.2 Pb_nAu_n(n=2-12)团簇的结构演化规律第47-48页
    5.3 Pb_nAu_n(n=2-12)团簇的相对稳定性及电子性质第48-51页
    5.4 Pb_nAu_n(n=4、6和8)团簇的吸附性质第51-56页
    5.5 Pb_nAu_n(n=4、6和8)团簇在CO和NO分子检测方面的用第56-57页
    5.6 CO和NO分子吸附前后Pb_nAu_n(n=4、6和8)团簇的态密第57-58页
    5.7 本章小结第58-59页
第六章 Pb_nSn_n(n=2-12)团簇的理论研究第59-67页
    6.1 计算方法第59页
    6.2 Pb_nSn_n(n=2-12)团簇的结构演化规律第59-60页
    6.3 Pb_nSn_n(n=2-12)团簇的相对稳定性及电子性质第60-65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65-67页
第七章 Pb_nSb_n(n=2-12)团簇的理论研究第67-72页
    7.1 计算方法第67页
    7.2 Pb_nSb_n(n=2-12)团簇的结构演化规律第67-68页
    7.3 Pb_nSb_n(n=2-12)团簇的相对稳定性及电子性质第68-70页
    7.4 本章小结第70-72页
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72-74页
    8.1 结论第72页
    8.2 研究的创新点第72页
    8.3 展望第72-74页
致谢第74-75页
参考文献第75-90页
附录第90-91页
    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持与参与课题情况第90页
    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及参会情况第90-91页
    附录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奖励情况第91页

论文共9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LiMH4(M=B或Al)复合体系的储氢特性研究
下一篇:Zr41.2Ti13.8Cu12.5Ni10.0Be22.5非晶合金过冷液相区力学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