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4-5页 |
中文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1 绪论 | 第8-12页 |
1.1 选题缘由 | 第8-9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2 阿城小说的深层意蕴 | 第12-16页 |
2.1 寻根:只是其一而不是全部 | 第12-13页 |
2.2 世俗:回返传统小说的样貌 | 第13-14页 |
2.3 参禅:人物状态变化的显现 | 第14-16页 |
3 阿城小说中的电影化想象 | 第16-32页 |
3.1 光影与色彩造型 | 第16-19页 |
3.2 画面与镜头元素 | 第19-23页 |
3.3 蒙太奇手法运用 | 第23-25页 |
3.4 通俗凝练的对白 | 第25-28页 |
3.5 声画合一的音响 | 第28-32页 |
4 阿城小说的电影改编问题 | 第32-35页 |
4.1 “映像写作”:陈凯歌电影《孩子王》的改编得失 | 第32-33页 |
4.2 经典叙事:滕文骥电影《棋王》的改编得失 | 第33-35页 |
5 阿城电影剧本的艺术特色 | 第35-43页 |
5.1 阿城剧本创作的基本脉络 | 第35-36页 |
5.2 阿城剧本创作中的文学性 | 第36-43页 |
5.2.1 背景选择:以文化而非时代为底子 | 第36-38页 |
5.2.2 人事处理:聚焦人物而非偏写事件 | 第38-40页 |
5.2.3 诗性叙述:叙事与抒情的交叉渗透 | 第40-43页 |
6 结语:视听时代阿城的典型意义 | 第43-46页 |
6.1 拓展文学创作的生存空间 | 第43-44页 |
6.2 增强影视艺术的思想深度 | 第44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9页 |
作者简历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