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哲学理论论文--历史唯物主义(唯物史观)论文

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及其当代启示

摘要第9-10页
Abstract第10-11页
导论第12-18页
    一、选题依据第12页
    二、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三、文献综述第13-16页
    四、研究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五、研究的重点、难点及创新点第17-18页
第一章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的思想渊源第18-33页
    一、黑格尔的异化理论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黑格尔“自我意识”的异化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黑格尔的“劳动”异化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马克思对黑格尔异化理论的扬弃第21-22页
    二、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论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宗教来自于人的依赖感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宗教的本质是人本质的异化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宗教异化论的借鉴第25-26页
    三、赫斯人本学经济异化论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人本学经济异化的思想根源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金钱异化思想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赫斯资本主义异化观点对马克思的影响第28-29页
    四、古典经济学的劳动学说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威廉·配第——劳动决定价值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亚当·斯密——商品交换价值学说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大卫·李嘉图——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第32-33页
第二章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的基本内容第33-47页
    一、异化理论与拜物教批判理论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异化与拜物教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拜物教批判理论的基础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异化理论与拜物教批判理论的关系第35-36页
    二、商品拜物教—商品世界经济关系的宗教式反映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商品拜物教的产生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分离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商品拜物教的实质第38-39页
    三、货币拜物教—个体受到抽象统治的“谜”一般的形式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货币拜物教的起源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内在特征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货币承载的社会经济关系第42页
    四、资本拜物教—个体经济的物化到总体社会的物役化第42-4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资本拜物教的历史前提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价值增殖的奥秘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资本是体现在物上的特定生产关系第45-47页
第三章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的当代启示第47-60页
    一、我国当前存在拜物教现象的现实因素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社会环境的影响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第49-50页
    二、拜物教现象对我国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第50-5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拜金主义侵蚀和颠覆着社会伦理道德准则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异化消费滋生社会非理性消费行为及助涨资源浪费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权力异化生成贪腐现象并引致政治生态的破坏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物欲对人类本质的异化导致人与自然的失衡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主客体关系的倒置产生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蜕变第54-55页
    三、拜物教批判理论对我国的启示第55-6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加强物质文明建设,消除拜物教产生的物质基础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推进党风廉政建设,消除权力异化的政治环境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消除拜物教产生的思想基础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树立科学发展观,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文化,消除拜物教产生的文化土壤第58-60页
结语第60-61页
参考文献第61-64页
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过的论文第64-65页
致谢第65页

论文共6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对叙事转变现象的分析与逻辑构造
下一篇:孔子“孝”思想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