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医内科论文--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

疏肝补肾方对肝郁肾虚型高催乳素血症患者的影响

摘要第7-8页
Abstract第8-9页
前言第10-11页
对象与方法第11-15页
    1 观察对象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 病例来源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 设计方案第11页
    2 病例选择标准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2.1 西医诊断标准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2.2 中医辨证标准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2.3 病例纳入标准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2.4 病例排除标准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2.5 病例剔除、脱落及中止实验标准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2.6 本课题通过伦理委员会专家评审组的一致同意第12页
    3 分组及治疗方法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3.1 分组方法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3.2 治疗方法第12-13页
    4 观察指标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4.1 疗效性指标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4.2 安全性指标第13页
    5 疗效评定标准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5.1 中医证候判定标准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5.2 总疗效判定标准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5.3 中医单项症状疗效判定标准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5.4 高催乳素血症诊疗效果判定标准第14页
    6 质量控制第14页
    7 统计分析方法第14-15页
结果第15-21页
    1 基线资料分析第15-16页
    2 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比较第16页
    3 疗效比较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3.2 疏肝补肾方对高催乳素血症患者肝郁肾虚证候改善情况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3 疏肝补肾方对高催乳素血症患者的血清PRL的影响第20页
    4 临床安全性分析第20-21页
理论探讨与分析第21-30页
    1 中医学对高催乳素血症的认识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1 病因病机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 中医治疗第22页
    2 西医学对高催乳素血症的认识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 高催乳素血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 西医治疗第24-25页
    3 中西医结合疗法第25-26页
    4 导师学术思想第26页
    5 疏肝补肾方复方特点、中药溯源及现代药理研究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5.1 复方特点及中药溯源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5.2 现代药理研究第27-29页
    6 疏肝补肾方临床疗效分析第29页
    7 存在不足与展望第29-30页
结论第30-31页
参考文献第31-34页
致谢第34-35页
附录1 肝郁肾虚症候评分记录表第35-36页
附录2 临床病例观察表第36-39页
附录3 文献综述第39-44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43-44页
附录4 在校期间科研及论文发表情况第44页

论文共4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盆炎消止痛Ⅰ号方联合坤复康片治疗湿热蕴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
下一篇:益艾康胶囊对HIV感染者外周血Th22细胞及其关键转录因子芳香烃受体表达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