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2-3页 |
| Abstract | 第3页 |
| 引言 | 第6-7页 |
| 一、民事恶意诉讼概述 | 第7-11页 |
| (一)民事恶意诉讼的概念 | 第7-8页 |
| (二)民事恶意诉讼的构成标准 | 第8-11页 |
| 1、民事恶意诉讼行为人实施了启动民事诉讼的行为 | 第8-9页 |
| 2、民事恶意诉讼行为人不具备合法诉权而提起民事诉讼 | 第9页 |
| 3、民事恶意诉讼行为人采取了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手段 | 第9-10页 |
| 4、民事恶意诉讼行为人的“恶意”以“故意”为限 | 第10-11页 |
| (三)民事恶意诉讼的表现形式 | 第11页 |
| 二、民事恶意诉讼的成因分析及程序规制的意义 | 第11-15页 |
| (一)民事恶意诉讼的成因分析 | 第12-13页 |
| 1、法律的刚性缺陷 | 第12页 |
| 2、诉讼的负面效应 | 第12-13页 |
| 3、非法利益的驱动 | 第13页 |
| (二)民事恶意诉讼程序规制的意义 | 第13-15页 |
| 1、有助于落实诚实信用原则 | 第13-14页 |
| 2、有助于节约司法资源 | 第14页 |
| 3、有助于维护法律权威 | 第14-15页 |
| 三、民事恶意诉讼程序规制存在的不足 | 第15-17页 |
| (一)民事程序法中对民事恶意诉讼的规定不明确、不全面 | 第15-16页 |
| (二)民事程序法中缺乏有效规制民事恶意诉讼的具体制度 | 第16页 |
| (三)民事程序法缺乏与实体法的衔接 | 第16-17页 |
| 四、完善我国民事恶意诉讼程序规制的建议 | 第17-24页 |
| (一)在民事程序法中明确界定民事恶意诉讼、细化法律条文 | 第17-18页 |
| (二)完善民事恶意诉讼程序规制的具体制度 | 第18-21页 |
| 1、完善民事恶意诉讼防范制度 | 第18-19页 |
| 2、完善第三人程序保障制度 | 第19-20页 |
| 3、完善撤诉制度 | 第20-21页 |
| (三)实现民事程序法与实体法的衔接 | 第21-24页 |
| 1、实现民事诉讼法与侵权法的衔接 | 第21-23页 |
| 2、实现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衔接 | 第23-24页 |
| 结论 | 第24-25页 |
| 注释 | 第25-2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26-28页 |
| 致谢 | 第28-2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