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共产党论文--党的建设论文--组织建设论文--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论文

行贿视角下官员腐败问题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第1章 绪论第7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7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7-9页
    1.2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腐败概念的界定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行贿概念的界定第10-11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内研究综述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外研究综述第12-14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创新之处第15-16页
第2章 行贿发生的条件分析第16-22页
    2.1 自由裁量的资源分配权力第16-18页
    2.2 权力可以寻租第18-20页
    2.3 权力缺乏监督第20-22页
第3章 行贿视角下官员腐败的心理类型分析第22-27页
    3.1 主动俘获型腐败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侥幸心理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价值观浮躁心理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欲望膨胀心理第24-25页
    3.2 环境变化,被拉拢腐蚀型腐败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门槛效应心理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从众趋同心理第26-27页
第4章 行贿视角的官员腐败治理策略第27-38页
    4.1 高压惩治,动辄则咎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建立专门的反腐败机构,树立权威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加大惩治力度,提高贿赂成本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动辄则咎,提升震慑效果第30-32页
    4.2 加强法治建设,完善制度监督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修改相关法律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厘清礼物与贿赂的界限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加大制度约束、减少诱发腐败因素第33页
    4.3 加强道德和守法文化建设第33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加强官员官德教育和行贿者自律建设,培养健全人格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加强守法文化建设,构建全民守法氛围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建立预期收益,提高廉洁的效益性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施加舆论压力,提高贿赂精神成本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发挥家庭作用,传递幸福生活理念第36-38页
第5章 结论及展望第38-39页
致谢第39-40页
参考文献第40-41页

论文共4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山东籍抗日英烈群体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研究
下一篇:建国初期毛泽东卫生防疫思想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