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符号说明 | 第9-10页 |
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| 第10-25页 |
综述一 中医对子宫内膜增生的认识 | 第10-17页 |
1 基于肾-天癸-冲任-胞宫轴对子宫内膜增生病因病机的认识 | 第10-11页 |
2 子宫内膜增生的中医辩证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3 子宫内膜增生的中医治疗 | 第12-1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-17页 |
综述二 炎症与子宫内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| 第17-25页 |
1 慢性炎症与月经周期 | 第17-18页 |
2 慢性炎症与子宫内膜病变高危因素 | 第18页 |
3 炎症微环境与子宫内膜病变 | 第18-2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2-25页 |
前言 | 第25-26页 |
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| 第26-49页 |
第一节 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中医证型分析 | 第26-40页 |
1 资料与方法 | 第26-28页 |
1.1 一般资料 | 第26页 |
1.2 纳入及排除标准 | 第26页 |
1.3 调查方法及内容 | 第26页 |
1.4 诊断标准 | 第26-28页 |
1.5 统计学方法 | 第28页 |
2 结果 | 第28-37页 |
2.1 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一般情况 | 第28-32页 |
2.2 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| 第32-37页 |
讨论 | 第37-40页 |
1 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| 第37-38页 |
2 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分析 | 第38-40页 |
第二节 TNF-α, IL-10与子宫内膜增生的相关性研究 | 第40-49页 |
材料与方法 | 第40-42页 |
1 一般资料 | 第40页 |
1.1 标本来源 | 第40页 |
1.2 诊断标准 | 第40页 |
1.3 纳入及排除标准 | 第40页 |
2 具体研究方法 | 第40-42页 |
2.1 一般情况收集 | 第40页 |
2.2 实验试剂及器材 | 第40-41页 |
2.3 实验原理 | 第41页 |
2.4 静脉血血样采集 | 第41页 |
2.5 实验步骤 | 第41-42页 |
2.6 统计学方法 | 第42页 |
结果 | 第42-47页 |
1 TNF-α的检测结果 | 第42-44页 |
2 IL-10的检测结果 | 第44-47页 |
讨论 | 第47-49页 |
结语 | 第49-50页 |
1 结论 | 第49页 |
2 不足及展望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| 第54-55页 |
个人简历 | 第55-56页 |
附录 | 第56-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