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6页 |
1.1 Doherty功放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Doherty功放国内外研究及发展趋势 | 第12-14页 |
1.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安排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宽带高效率Doherty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| 第16-53页 |
2.1 功放的指标与关键技术 | 第16-19页 |
2.1.1 功放的关键技术指标 | 第16-18页 |
2.1.2 Load-Pull与Source-Pull技术 | 第18-19页 |
2.2 Doherty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原理 | 第19-29页 |
2.2.1 传统B类功放回退效率 | 第19-22页 |
2.2.2 有源负载调制与Doherty功放基本原理 | 第22-29页 |
2.3 采用后匹配结构设计的宽带Doherty功率放大器 | 第29-44页 |
2.3.1 四分之一波长线对Doherty功放带宽的限制 | 第29-32页 |
2.3.2 采用后匹配结构的宽带Doherty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与实现 | 第32-41页 |
2.3.3 采用后匹配结构的宽带Doherty功率放大器的测试 | 第41-44页 |
2.4 采用裸片设计面向5G应用的宽带Doherty功率放大器 | 第44-51页 |
2.4.1 寄生封装参数对Doherty功放带宽的限制 | 第45-47页 |
2.4.2 采用裸片的宽带Doherty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与实现 | 第47-50页 |
2.4.3 采用裸片的宽带Doherty功率放大器的测试 | 第50-51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第三章 基于连续J类的宽带非对称Doherty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| 第53-76页 |
3.1 连续类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原理 | 第53-60页 |
3.1.1 基于导通角划分的功率放大器类型 | 第53-56页 |
3.1.2 连续J类功率放大器 | 第56-60页 |
3.2 基于连续J类的非对称Doherty功放的基本原理 | 第60-65页 |
3.2.1 非对称Doherty功放的基本原理 | 第60-64页 |
3.2.2 基于连续J类的非对称Doherty功放基本原理 | 第64-65页 |
3.3 基于连续J类的宽带非对称Doherty功放的设计与测试 | 第65-75页 |
3.3.1 基于连续J类的宽带非对称Doherty功放的设计 | 第65-72页 |
3.3.2 基于连续J类的宽带非对称Doherty功放的测试 | 第72-75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75-76页 |
第四章 面向5G应用的数字双输入三路Doherty功率放大器 | 第76-95页 |
4.1 单输入Doherty功放中的限制因素 | 第76-81页 |
4.1.1 相位补偿线的限制 | 第77-79页 |
4.1.2 固定功分比的限制 | 第79-80页 |
4.1.3 深度偏置的C类功放对Doherty功放的限制 | 第80-81页 |
4.2 数字双输入三路Doherty功率放大器基本结构 | 第81-83页 |
4.3 数字双输入三路Doherty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| 第83-90页 |
4.3.1 基于后匹配技术的三路负载调制网络的设计 | 第84-85页 |
4.3.2 基于Load-Pull技术的载波功放输出匹配网络设计 | 第85-87页 |
4.3.3 基于Load-Pull技术的峰值功放1输出匹配网络设计 | 第87-89页 |
4.3.4 数字双输入三路Doherty功放整体设计 | 第89-90页 |
4.4 数字双输入三路Doherty功率放大器的测试 | 第90-94页 |
4.4.1 数字双输入三路Doherty功率放大器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 | 第91-92页 |
4.4.2 数字双输入三路Doherty功放回退区间效率测试 | 第92-93页 |
4.4.3 数字双输入三路Doherty功放双输入扫描测试 | 第93-94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94-95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95-97页 |
致谢 | 第97-9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8-10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| 第10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