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村低压配电网降损的网络优化改造策略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页 |
1.2 配电网降损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1.2.1 变压器定容选址 | 第12页 |
1.2.2 导线选型 | 第12-13页 |
1.2.3 三相不平衡调整 | 第13-14页 |
1.2.4 线路走向规划 | 第14页 |
1.2.5 老旧设备的更新 | 第14页 |
1.2.6 其他降损措施 | 第14-15页 |
1.3 主要内容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建模系统的设计 | 第16-31页 |
2.1 引言 | 第16页 |
2.2 节点地理位置信息的获取 | 第16-19页 |
2.2.1 卫星定位系统 | 第16-17页 |
2.2.2 载波相位测量 | 第17-18页 |
2.2.3 RTK定位技术 | 第18-19页 |
2.3 系统架构及功能设计 | 第19-28页 |
2.3.1 需求调研分析 | 第19-20页 |
2.3.2 系统架构设计 | 第20页 |
2.3.3 功能模块及展示界面 | 第20-28页 |
2.4 台区模型的建立 | 第28-30页 |
2.4.1 建模流程 | 第28-29页 |
2.4.2 建立案例模型 | 第29-30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三章 农村低压配电网的网络线损计算 | 第31-45页 |
3.1 引言 | 第31页 |
3.2 线损的基本概念 | 第31-32页 |
3.2.1 线损的定义 | 第31-32页 |
3.2.2 理论线损的计算目的 | 第32页 |
3.3 低压配电网的理论线损计算方法 | 第32-35页 |
3.3.1 均方根电流法 | 第32-33页 |
3.3.2 等值电阻法 | 第33页 |
3.3.3 竹节法 | 第33-34页 |
3.3.4 电压损失法 | 第34-35页 |
3.3.5 潮流法 | 第35页 |
3.4 三相不平衡时线路理论线损的计算 | 第35-37页 |
3.4.1 三相不平衡对线损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3.4.2 线损的不平衡系数 | 第36-37页 |
3.5 台区线损的仿真计算 | 第37-44页 |
3.5.1 原理 | 第37-38页 |
3.5.2 参数设置 | 第38-41页 |
3.5.3 案例台区的仿真 | 第41-44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四章 台区降损的优化改造策略 | 第45-70页 |
4.1 引言 | 第45页 |
4.2 迂回供电的线路路径改造 | 第45-47页 |
4.3 三相不平衡的调整 | 第47-55页 |
4.3.1 算法流程 | 第47-48页 |
4.3.2 台区的有功功率分布情况 | 第48页 |
4.3.3 台区网络的简化 | 第48-49页 |
4.3.4 染色体编码 | 第49-51页 |
4.3.5 目标函数的设计 | 第51-55页 |
4.3.6 归化枢纽节点 | 第55页 |
4.4 线路线径选型 | 第55-60页 |
4.4.1 线径的判断及选择 | 第55-59页 |
4.4.2 热负荷校验 | 第59-60页 |
4.4.3 电压降校验 | 第60页 |
4.5 案例台区改造 | 第60-68页 |
4.5.1 改造案例台区的迂回供电 | 第60-62页 |
4.5.2 改造案例台区的三相不平衡 | 第62-65页 |
4.5.3 判断和更替案例台区的线路线径 | 第65-66页 |
4.5.4 优化改造结果分析 | 第66-68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68-70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3页 |
附录1 | 第73-75页 |
附录2 | 第75-7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7-78页 |
致谢 | 第78-79页 |
附件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