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--第Ⅲ族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--铝的无机化合物论文

超声波强化铝酸钠溶液结晶机理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9-31页
    1.1 我国氧化铝工业现状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我国铝土矿资源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氧化铝生产概况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我国赤泥排放概况第20-21页
    1.2 粉煤灰概述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粉煤灰的分类及组成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粉煤灰排放及污染概况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粉煤灰综合利用概况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概况及存在问题第23-24页
    1.3 溶液结晶研究现状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溶液结晶原理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工业上强化溶液结晶的方法第25页
    1.4 超声波强化溶液结晶研究现状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超声波强化溶液结晶原理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超声波强化溶液结晶应用进展第27-28页
    1.5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思路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内容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技术路线第29-31页
第二章 超声波强化铝酸钠结晶影响因素研究第31-47页
    2.1 实验部分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实验原料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实验装置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实验原理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实验及分析方法第34-35页
    2.2 不同初始碱浓度对结晶效果的影响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ZM粉煤灰溶出液超声结晶过程中苛性比的变化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KM粉煤灰溶出液超声结晶过程中苛性比的变化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本节小结第37-38页
    2.3 初始苛性比不同对结晶效果的影响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ZM粉煤灰溶出液超声结晶过程中苛性比的变化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KM粉煤灰溶出液超声结晶过程中苛性比的变化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本节小结第40-41页
    2.4 粉煤灰溶出液超声结晶过程中硅含量的变化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ZM粉煤灰溶出液超声结晶过程中硅含量的变化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KM粉煤灰溶出液超声结晶过程中硅含量的变化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本节小结第43-44页
    2.5 粉煤灰溶出液超声结晶过程中铁含量的变化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ZM粉煤灰溶出液超声结晶过程中铁含量的变化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KM粉煤灰溶出液超声结晶过程中铁含量的变化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本节小结第45-46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46-47页
第三章 超声波对铝酸钠溶液性质的影响第47-67页
    3.1 实验部分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实验原料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实验装置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实验原理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实验及分析方法第48-50页
    3.2 铝酸钠溶液超声结晶时苛性比的变化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初始碱浓度不同对超声结晶的影响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初始苛性比不同对超声结晶的影响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本节小结第51-52页
    3.3 杂质对铝酸钠溶液超声结晶苛性比的影响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不同硅浓度对超声结晶的影响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不同浓度铁对超声结晶的影响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不同种类杂质对超声结晶的影响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本节小结第54-55页
    3.4 杂质对铝酸钠溶液超声过程中浊度的影响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超声过程中杂质对溶液浊度的影响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本节小结第56页
    3.5 杂质对铝酸钠溶液超声过程中浊液粘度的影响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不同浓度硅对浊液粘度的影响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不同浓度铁对浊液粘度的影响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不同种类杂质对浊液粘度的影响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本节小结第58-59页
    3.6 杂质对铝酸钠溶液超声过程中溶液电导率的影响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超声过程中杂质对溶液电导率的影响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本节小结第60页
    3.7 杂质对铝酸钠溶液超声结晶产物晶体形貌的影响第60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7.1 初始碱浓度不同对晶体形貌的影响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7.2 硅对晶体形貌的影响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7.3 铁对晶体形貌的影响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7.4 同时加入硅、铁对晶体形貌的影响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7.5 本节小结第65页
    3.8 本章小结第65-67页
第四章 超声波作用下铝酸钠溶液结构变化第67-83页
    4.1 实验部分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实验原料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实验装置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实验原理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实验及分析方法第68页
    4.2 硅对铝酸钠溶液超声结晶的析出作用第68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硅对铝酸钠溶液结构的影响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硅浓度变化率的对比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本节小结第71页
    4.3 初始碱浓度不同的铝酸钠溶液超声时结构的变化第71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初始碱浓度不同时超声前后的溶液结构变化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对比溶液超声前后的变化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本节小结第73-74页
    4.4 初始苛性比不同的铝酸钠溶液超声时结构的变化第74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初始苛性比不同时超声前后的溶液结构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对比溶液超声前后的变化第7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本节小结第75-76页
    4.5 初始硅浓度不同的铝酸钠溶液的结构的变化第76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不添加杂质硅时的溶液结构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不同硅浓度对溶液结构的影响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本节小结第77-78页
    4.6 超声功率不同对铝酸钠溶液结构的影响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超声功率对溶液结构的影响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本节小结第79页
    4.7 滞留时间不同对铝酸钠溶液结构的影响第79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7.1 取样后立刻测量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7.2 取样后放置一段时间测量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7.3 本节小结第81页
    4.8 本章小结第81-83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3-85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83-84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84-85页
参考文献第85-89页
致谢第89-91页
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1-93页
    发表及已接收的论文第91-93页
作者及导师简介第93-94页
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第94-95页

论文共9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盐(卤)水中微量碘的脱除技术研究
下一篇:氧化石墨烯改性双极膜中间层的制备与表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