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9-13页 |
1.2.1 叶面积指数目前主要的获取手段 | 第9-11页 |
1.2.2 叶面积指数遥感反演研究进展 | 第11-13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 | 第13-16页 |
1.3.1 研究目的 | 第13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3-15页 |
1.3.3 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数据源与数据预处理 | 第16-24页 |
2.1 研究区概况 | 第16-17页 |
2.2 研究资料 | 第17-21页 |
2.2.1 遥感数据 | 第17-20页 |
2.2.3 地面实测数据 | 第20-21页 |
2.2.4 其他辅助数据 | 第21页 |
2.3 数据预处理 | 第21-23页 |
2.3.1 MODIS数据预处理 | 第21-22页 |
2.3.2 地面实测数据预处理 | 第22-23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森林冠层反射率反演 | 第24-32页 |
3.1 森林冠层反射率反演算法 | 第24-26页 |
3.2 4-Scale模型及查找表的建立 | 第26-28页 |
3.3 森林冠层反射率反演结果 | 第28-29页 |
3.4 不同森林类型森林冠层反射率差异 | 第29-30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0-32页 |
第四章 森林冠层叶面积指数反演 | 第32-52页 |
4.1 植被指数选择 | 第32-33页 |
4.2 森林冠层植被指数的提取 | 第33-37页 |
4.3 森林冠层叶面积指数反演模型的构建 | 第37-45页 |
4.3.1 五营林场地区森林冠层叶面积指数反演模型 | 第37-40页 |
4.3.2 武夷山地区森林冠层叶面积指数反演模型 | 第40-43页 |
4.3.3 模型精度分析 | 第43-45页 |
4.4 森林冠层叶面积指数反演结果 | 第45-47页 |
4.4.1 五营林场地区森林冠层叶面积指数反演结果 | 第45-46页 |
4.4.2 武夷山地区森林冠层叶面积指数反演结果 | 第46-47页 |
4.5 不同类型森林冠层叶面积指数空间分布差异 | 第47-48页 |
4.6 背景反射对森林冠层LAI反演精度影响分析 | 第48-50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50-52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2-56页 |
5.1 结论 | 第52-53页 |
5.2 创新点 | 第53页 |
5.3 不足与展望 | 第53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4页 |
个人简介 | 第64-65页 |
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