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宋六言诗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绪论 | 第8-13页 |
一、六言诗的研究价值 | 第8-9页 |
二、六言诗的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三、本文的创新之处和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六言诗发展状况梳理 | 第13-27页 |
第一节 南宋前六言诗发展轨迹 | 第13-18页 |
一、六言诗的起源问题 | 第13-14页 |
二、六言诗的正式出现 | 第14-17页 |
三、六言诗的繁荣发展 | 第17-18页 |
第二节 绚丽多姿的宋代六言诗 | 第18-27页 |
一、北宋六言诗创作 | 第19-24页 |
二、南宋六言诗创作 | 第24-27页 |
第二章 南宋六言诗创作阶段、群体分析 | 第27-60页 |
第一节 南宋初年:上继元祐、下启中兴 | 第27-35页 |
一、江西诗派——苏黄遗韵的继承 | 第27-31页 |
二、南渡诸家——中兴风骚的开启 | 第31-35页 |
第二节 南宋中期:别开生面、自成一家 | 第35-49页 |
一、中兴大家——自我风格的树立 | 第36-43页 |
二、上饶诗群——江西正统的新变 | 第43-49页 |
第三节 南宋末年:文学自觉、有意而作 | 第49-60页 |
一、殿军后村——六言创作的自觉 | 第49-54页 |
二、末代诗人——赵宋悲歌的谱写 | 第54-57页 |
三、诗坛风向——唐音宋调的糅合 | 第57-60页 |
第三章 博采众家、三教融合 | 第60-76页 |
第一节 演佛弘道与禅意玄思 | 第60-69页 |
一、禅宗与六言诗 | 第60-67页 |
二、道教与六言诗 | 第67-69页 |
第二节 文道统一与理趣平淡 | 第69-76页 |
一、理学家创作情况 | 第69-70页 |
二、理学家的创作 | 第70-73页 |
三、理学的作用 | 第73-76页 |
结语 | 第76-77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77-81页 |
致谢 | 第81-82页 |
附:作者硕士阶段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