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导言 | 第13-19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 | 第13页 |
二、研究价值及意义 | 第13页 |
三、文献综述 | 第13-17页 |
四、论文结构 | 第17-18页 |
五、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六、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| 第18-19页 |
第一章 第三人原因违约问题之提出及其立法沿革 | 第19-24页 |
第一节 问题之缘起——以一则司法案例展开 | 第19-20页 |
一、案例简介 | 第19页 |
二、法院判决 | 第19-20页 |
三、案例评析 | 第20页 |
第二节 《合同法》第121条的立法沿革 | 第20-24页 |
一、原《经济合同法》第33条及《民法通则》第116条 | 第20-21页 |
二、合同的发展及修改 | 第21-23页 |
三、合同最终文本 | 第23-24页 |
第二章 第三人原因违约问题的学说状况及司法实践 | 第24-32页 |
第一节《合同法》第121条作为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依据 | 第24-26页 |
一、比较法上的立法考察 | 第24-25页 |
二、合同相对性原则下的第三人原因违约 | 第25-26页 |
第二节 学说状况 | 第26-30页 |
一、限制论 | 第27-28页 |
二、废除论 | 第28-29页 |
三、严格责任为视角 | 第29-30页 |
第三节 司法实践活动中的做法 | 第30-32页 |
一、排除债权人对第三人的直接请求权 | 第30页 |
二、排除债务人以第三人原因作为免责事由 | 第30-31页 |
三、在某些特殊情形下限定第三人的适用范围 | 第31-32页 |
第三章 第三人原因违约的归责原则及其风险负担的合理性辨析 | 第32-39页 |
第一节 第三人原因违约的归责原则 | 第32-35页 |
一、我国《合同法》中归责原则的争论 | 第32页 |
二、过错责任背景之下的法理构成 | 第32-34页 |
三、严格责任背景之下的法理构成 | 第34-35页 |
第二节 探究严格责任原则背景下第三人原因违约的风险负担 | 第35-37页 |
一、因第三人原因违约导致的履行障碍构成风险 | 第35-36页 |
二、第三人原因违约与不可抗力的关系 | 第36-37页 |
第三节 合同构成理论下的因第三人原因违约的责任承担 | 第37-39页 |
一、合同构成理论下的合同本质 | 第37页 |
二、债务人是否承担责任关键在于合同内容的确定 | 第37-39页 |
第四章《合同法》第121条与《侵权责任法》第37条的衔接 | 第39-43页 |
第一节 《侵权责任法》第37条关于安全保障义务的概述 | 第39-40页 |
第二节 第三人原因违约与安全保障义务的竞合 | 第40-43页 |
一、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不同 | 第40页 |
二、“违约责任”还是“补充责任”:以旅店合同纠纷为例 | 第40-41页 |
三、《合同法》第121条与《侵权责任法》第37条的相通点 | 第41-43页 |
第五章 应对第三人原因违约可能适用的方案 | 第43-46页 |
第一节 明确对违约事实的认定 | 第43页 |
第二节 限制《合同法》第121条的适用范围 | 第43-44页 |
一、债务人可以第三人原因构成不可抗力主张免责 | 第43-44页 |
二、从严格责任的角度排除以过错为赔偿责任构成要件的合同 | 第44页 |
第三节121条中第三人原因不应涵盖第三人积极侵害债权情形 | 第44-46页 |
结语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0页 |
后记 | 第50-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