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--生物能及其利用论文

基于Fluent的生物质气化及混燃过程模拟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绪论第9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生物质气化及混燃研究现状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1.3 论文研究内容第13-15页
2 生物质气化理论及结果分析第15-23页
    2.1 生物质气化理论第15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气化主要化学反应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生物质气化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数学计算模型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3.1 湍流模型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3.2 气固流体动力学数学模型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3.3 化学反应模型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边界和初始条件第20-21页
    2.2 生物质气化结果分析第21-22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22-23页
3 燃煤掺烧生物质气化合成气理论基础第23-39页
    3.1 锅炉概况第23-24页
    3.2 燃料特性分析第24-25页
    3.3 掺烧方式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不同过量空气系数下燃煤掺烧生物质气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不同负荷下燃煤掺烧生物质气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.燃煤掺烧不同温度生物质气第26-27页
    3.4 纯煤粉燃烧和掺烧生物质气化合成气基础理论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基本计算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不同过量空气系数下燃煤掺烧生物质气计算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不同负荷下燃煤掺烧生物质气计算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燃煤掺烧不同温度生物质气计算第29-30页
    3.5 锅炉炉膛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第30页
    3.6 数学模型第30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基本守恒方程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设置气相湍流模型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设置气相燃烧模型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6.4 设置煤颗粒离散相模型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6.5 煤的挥发分析出和焦炭表面燃烧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6.6 设置辐射传热模型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6.7 设置NO_x生成模型第36-37页
    3.7 生物质气对NO_x减排的机理第37-38页
    3.8 过量空气系数对煤粉炉热损的计算第38页
    3.9 本章小结第38-39页
4 燃煤掺烧生物质气模拟结果分析第39-57页
    4.1 不同过量空气系数下燃煤掺烧生物质气结果分析第39-45页
    4.2 不同负荷下燃煤掺烧生物质气结果分析第45-51页
    4.3 燃煤掺烧不同温度生物质气结果分析第51-55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5-57页
5 结论与展望第57-59页
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9-61页
致谢第61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余能回收用液力透平转轮的型式选择与性能分析
下一篇:潮控河口湾沉积数值模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