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机的应用论文--信息处理(信息加工)论文--计算机仿真论文

基于HLA的无人机飞行姿态航迹仿真系统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1章 绪论第9-15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9-11页
    1.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1.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3页
    1.5 论文组织与安排第13-14页
    1.6 本章小结第14-15页
第2章 无人机飞行姿态航迹仿真系统框架第15-27页
    2.1 基于HLA仿真系统的基本结构第15页
    2.2 HLA的概述第15-16页
    2.3 HLA组成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HLA规则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HLA对象模型模板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HLA接.规范第18-19页
    2.4 运行支撑环境RTI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RTI概述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RTI组成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RTI配置文件第21页
    2.5 基于HLA无人机飞行姿态航迹仿真设计方案第21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系统软硬件平台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.1.1 硬件平台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.1.2 软件平台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.1.3 三维显示技术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系统总体结构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4 设置标准数据结构第25-26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26-27页
第3章 基于HLA的底层框架设计与实现第27-47页
    3.1 飞行仿真系统用例设计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用例概念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软件开发流程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仿真管理用例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系统联邦成员用例图第30页
    3.2 联邦开发和成员设计第30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联邦开发过程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系统模型模板设计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FED文件设计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系统的程序流程第35-37页
    3.3 数据分发管理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数据过滤机制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动态网格法第38-40页
    3.4 飞行仿真系统平台的实现第40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管理者模块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飞行仿真模块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回放飞行模块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数据管理模块第45-46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46-47页
第4章 无人机的飞行动力学分析第47-60页
    4.1 飞行动力学介绍第47页
    4.2 飞行坐标系之间的转换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坐标系的定义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坐标系间的变换第48-50页
    4.3 无人机的控制量与被控制量第50-51页
    4.4 无人机动力学仿真模型第51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动力学方程组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气动力系统模型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无人机飞行姿态控制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航迹仿真中插值算法第55-59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59-60页
第5章 基于Vega Prime的三维视景显示仿真系统第60-78页
    5.1 三维视景仿真开发工具介绍第60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Vega Prime视景仿真软件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Multigen Creator仿真建模软件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仿真开发软件对比第62-63页
    5.2 三维视景仿真的框架设计第63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三维视景仿真的总体结构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三维视景系统的驱动流程第64-67页
    5.3 三维视景仿真系统的具体实现第67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三维视景系统的功能模块第67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三维视景系统的运行实现第73-77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77-78页
第6章 总结和展望第78-80页
    6.1 论文总结第78-79页
    6.2 工作展望第79-80页
参考文献第80-83页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3-84页
致谢第84-85页

论文共8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FPGA的小型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
下一篇:基于代理模型的L型双加筋板结构动力学优化设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