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目录 | 第9-12页 |
插图索引 | 第12-14页 |
附表索引 | 第14-15页 |
中英文对照和縮略词表 | 第15-1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8-37页 |
1.1 药物及个人护理品 | 第18-28页 |
1.1.1 概念和范围 | 第18-20页 |
1.1.2 生产及使用 | 第20-21页 |
1.1.3 检测手段 | 第21-24页 |
1.1.4 来源和归趋 | 第24页 |
1.1.5 危害 | 第24-28页 |
1.2 药物及个人护理品的研究进展 | 第28-31页 |
1.2.1 清单调研 | 第28-30页 |
1.2.2 控制技术 | 第30-31页 |
1.3 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的PPCPs | 第31-36页 |
1.3.1 存在水平及去除效果 | 第31-32页 |
1.3.2 去除途径 | 第32-33页 |
1.3.3 影响因素 | 第33-36页 |
1.4 研究背景和内容 | 第36-37页 |
第2章 PPCPs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内的赋存特征 | 第37-60页 |
2.1 试剂耗材及仪器设备 | 第37-38页 |
2.1.1 试剂耗材 | 第37-38页 |
2.1.2 仪器设备 | 第38页 |
2.2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| 第38-45页 |
2.2.1 样品采集 | 第38-40页 |
2.2.2 PPCPs类样品前处理与分析 | 第40-42页 |
2.2.3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| 第42-44页 |
2.2.4 STPs中的常规指标分析 | 第44-45页 |
2.3 STP1内药品类PPCPs的存在特征 | 第45-53页 |
2.3.1 总体检出水平 | 第45-47页 |
2.3.2 各污水处理单元内药品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 | 第47-53页 |
2.4 STP3内药品类PPCPs的存在特征 | 第53-57页 |
2.4.1 总体检出水平 | 第53-55页 |
2.4.2 各污水处理单元内药品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 | 第55-57页 |
2.5 三家STPs内三氯生的存在特征 | 第57-60页 |
第3章 城市污水处理厂中PPCPs的去除效果及风险评价 | 第60-70页 |
3.1 STP内PPCPs的去除效果 | 第60-63页 |
3.1.1 STP1对目标PPCPs的总去除率 | 第60-62页 |
3.1.2 STP3对目标PPCPs的总去除率 | 第62-63页 |
3.2 各污水处理单元对PPCPs去除效果 | 第63-66页 |
3.2.1 STP1 | 第64-65页 |
3.2.2 STP3 | 第65-66页 |
3.3 风险评价 | 第66-70页 |
第4章 活性污泥对典型PPCPs去除的研究 | 第70-79页 |
4.1 材料与方法 | 第70-72页 |
4.1.1 实验材料 | 第70-71页 |
4.1.2 实验方法 | 第71页 |
4.1.3 分析方法 | 第71-72页 |
4.2 结果与讨论 | 第72-78页 |
4.2.1 四种药品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 | 第72-74页 |
4.2.2 活性污泥对四种药品的去除效果 | 第74-76页 |
4.2.3 吸附和生物降解 | 第76-78页 |
4.2.4 高浓度药品废水对活性污泥的毒性研究 | 第78页 |
4.3 本章结论 | 第78-79页 |
第5章 活性污泥去除典型PPCPs的动力学分析 | 第79-99页 |
5.1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| 第79-82页 |
5.1.1 实验材料 | 第79页 |
5.1.2 实验方法 | 第79-81页 |
5.1.3 分析方法 | 第81-82页 |
5.2 结果与讨论 | 第82-98页 |
5.2.1 吸附与降解 | 第82-84页 |
5.2.2 降解动力学 | 第84-88页 |
5.2.3 吸附动力学 | 第88-89页 |
5.2.4 吸附等温线 | 第89-93页 |
5.2.5 解吸 | 第93-95页 |
5.2.6 影响因素分析 | 第95-98页 |
5.3 本章结论 | 第98-99页 |
第6章 去除典型PPCPs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分析 | 第99-115页 |
6.1 材料与方法 | 第99-102页 |
6.1.1 实验耗材 | 第99-100页 |
6.1.2 实验装置 | 第100页 |
6.1.3 样品采集 | 第100-101页 |
6.1.4 分析方法 | 第101-102页 |
6.2 结果与讨论 | 第102-114页 |
6.2.1 生物信息数据的合理性 | 第102-105页 |
6.2.2 两系统中细菌菌群结构分析 | 第105-108页 |
6.2.3 两系统长期运行中各参数的变化 | 第108-111页 |
6.2.4 两系统长期运行中萘普生的去除效果 | 第111-114页 |
6.3 本章结论 | 第114-115页 |
第7章 结论及展望 | 第115-117页 |
7.1 结论 | 第115-116页 |
7.2 展望 | 第116-11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7-130页 |
致谢 | 第130-131页 |
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| 第131-132页 |
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| 第132-133页 |
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| 第13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