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0 引言 | 第12-21页 |
0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4页 |
0.1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0.1.2 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0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8页 |
0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0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8页 |
0.3 论文的研究目的、技术方法和框架体系 | 第18-19页 |
0.3.1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技术方法 | 第18页 |
0.3.2 论文的结构体系 | 第18-19页 |
0.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9-21页 |
0.4.1 论文的创新 | 第19-20页 |
0.4.2 论文的不足 | 第20-21页 |
1 项目成本控制理论基础 | 第21-27页 |
1.1 项目成本控制的内涵 | 第21-22页 |
1.1.1 项目成本控制的概念 | 第21页 |
1.1.2 项目成本控制的范畴 | 第21-22页 |
1.2 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 | 第22-24页 |
1.2.1 成本最低化 | 第23页 |
1.2.2 全面成本控制 | 第23页 |
1.2.3 动态控制 | 第23页 |
1.2.4 目标管理 | 第23页 |
1.2.5 例外管理 | 第23-24页 |
1.2.6 责权利相结合 | 第24页 |
1.3 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 | 第24-26页 |
1.3.1 挣得值法 | 第24-25页 |
1.3.2 余值估算法 | 第25页 |
1.3.3 价值分析 | 第25-26页 |
1.4 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2 鼎城开发项目概况 | 第27-31页 |
2.1 项目简介 | 第27-28页 |
2.1.1 项目建设背景 | 第27页 |
2.1.2 项目建设条件 | 第27-28页 |
2.1.3 项目选址方案 | 第28页 |
2.2 项目所在地概况与市场分析 | 第28-29页 |
2.2.1 项目所在地经济状况 | 第28-29页 |
2.2.2 项目所在地市场分析 | 第29页 |
2.3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| 第29-30页 |
2.3.1 项目在当地经济中的意义 | 第29页 |
2.3.2 项目在改善居住环境中的作用 | 第29-30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3 鼎城开发项目成本测算 | 第31-41页 |
3.1 鼎城开发项目各阶段成本构成和影响 | 第31-34页 |
3.1.1 鼎城项目前期阶段成本构成 | 第31-32页 |
3.1.2 鼎城项目设计阶段成本构成 | 第32-33页 |
3.1.3 鼎城项目建设阶段成本构成 | 第33-34页 |
3.2 鼎城开发项目各阶段成本测算 | 第34-40页 |
3.2.1 鼎城项目前期成本计算 | 第34-36页 |
3.2.2 鼎城项目设计成本计算 | 第36-38页 |
3.2.3 鼎城项目施工建设成本计算 | 第38-40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4 鼎城开发项目各阶段成本控制分析 | 第41-52页 |
4.1 鼎城项目前期阶段成本控制研究 | 第41页 |
4.1.1 鼎城土地获取成本分析 | 第41页 |
4.1.2 鼎城其他前期规费成本分析 | 第41页 |
4.2 鼎城项目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研究 | 第41-44页 |
4.2.1 鼎城规划方案成本控制的价值分析 | 第41-43页 |
4.2.2 鼎城施工图设计成本控制要点 | 第43-44页 |
4.3 鼎城项目施工建设阶段成本控制研究 | 第44-50页 |
4.3.1 鼎城施工目标成本WBS分析 | 第44-45页 |
4.3.2 鼎城施工目标成本挣得值分析 | 第45-49页 |
4.3.3 鼎城项目施工成本偏差因素分析 | 第49-50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0-52页 |
5 鼎城开发项目成本控制对策建议 | 第52-60页 |
5.1 鼎城项目设计成本控制对策 | 第52-53页 |
5.1.1 完善鼎城项目设计优化审核机制和沟通渠道 | 第52页 |
5.1.2 优选鼎城项目设计团队和设计人员 | 第52页 |
5.1.3 强化鼎城项目限额设计的激励措施 | 第52-53页 |
5.2 鼎城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对策 | 第53-59页 |
5.2.1 制定基于挣得值法的目标成本动态考核报表 | 第53-54页 |
5.2.2 建立严密的设计变更审批程序 | 第54-56页 |
5.2.3 完善现场签证管控程序 | 第56-57页 |
5.2.4 强化采购渠道与价格管理 | 第57-58页 |
5.2.5 严格贯彻执行合同规定 | 第58页 |
5.2.6 优化项目组织管理体系 | 第58-59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60-62页 |
6.1 结论 | 第60-61页 |
6.2 展望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个人简历 | 第66-67页 |
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7页 |